云冈石窟(精彩3篇)

云冈石窟 篇一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郊外,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五世纪,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窟群,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天”,这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飞天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此外,云冈石窟中还有大量的佛像、菩萨、神兽等石刻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修养。

除了石刻艺术,云冈石窟还保存有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世俗生活等各种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这些壁画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后人了解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云冈石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客们在欣赏石窟艺术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云冈石窟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艺术作品,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前来云冈石窟一游,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云冈石窟 篇二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郊外,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五世纪,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窟群,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云冈石窟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复杂,雕刻精美。石窟内部有各种大小不同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修养。石窟外部的建筑也精美绝伦,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匠人们的精心设计和精湛工艺。云冈石窟的建筑和石刻艺术完美结合,展现出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气势。

除了艺术价值,云冈石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石窟中的壁画和石刻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信仰和文化,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信仰和美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云冈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之一。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热情关注。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云冈石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精神。愿更多的人能够前来云冈石窟一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云冈石窟 篇三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目录 基本信息简单介绍历史由来艺术特点收缩展开 基本信息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中文名称:云冈石窟 英文名称:Yungang Grottoes 批准时间:2001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云冈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4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简单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20’,北纬40?04’。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称云冈石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灅水》记载:“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作为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是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亦与印度阿旃陀石窟(1983年入列世界遗产名录)、阿富汗巴米扬石窟(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毁,2003年巴米扬遗址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历史由来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来自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希腊的古典石刻艺术、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汉化)的开始。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箫、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还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并出现更美的光彩。

艺术特点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实用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通...
教学资料2016-05-05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实用6篇)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
教学资料2013-04-01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简6篇)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推荐6篇)

《将相和》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1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底,我...
教学资料2014-08-09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反思(推荐6篇)

九年级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计划【经典6篇】

九年级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计划1面对满怀憧憬、满怀希望、渴望知识、追求新奇的学生。我的想法和过去一样,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本领,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个人的素质,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教导这批学生...
教学资料2017-09-06
九年级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计划【经典6篇】

述评写作之诀窍(精彩3篇)

述评写作之诀窍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述评写作可以说...
教学资料2013-01-02
述评写作之诀窍(精彩3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
教学资料2018-01-06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