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精选3篇】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篇一

古代中西方对自然的观念在演变过程中展现出了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人们将自然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崇尚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而在西方,古希腊人则将自然视为被人类理性所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在中国古代,自然被赋予了灵性和意志,人们崇拜自然的力量,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灵性,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体现在诸如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中。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与尊重也反映在诗词中,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比之下,古希腊人则更多地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认为人类理性能够征服自然,将自然规律纳入人类的掌控之中。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古代中西方对自然观念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者文明的发展轨迹。中国古代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崇尚自然的变化与生命循环,这种观念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促进了西方文明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古代中西方对自然观念的演变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念的比较与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文明的特点,也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提供了参考。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篇三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演变的比较与影响

【摘 要】 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自然观与中国古代自然观,曾经有过相似,但也隐藏着分歧。由于古希腊完成了向形而上学的转变,中国则没有形成希腊式形而上学,使中西方自然观分道扬镳了。分道扬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科学文化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关键词】 自然观 形而上学 努斯 农耕经济 天人合一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总看法。包括人们对于自然的本原、结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观点,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一定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下形成,又对自然科学与社会历史产生影响。中国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古典希腊同处于上古文明的的辉煌时期,那个时代的中西方文明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苏格拉底前的自然观,与中国古代自然观有相似之处,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进入形而上学时代,而中国则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中西方自然观终于出现了分道扬镳,这些分道扬镳一直影响了中西方两千多年的文明进程,面对近现代中西方科学文化差距,我们有必要反思分道扬镳的原因与影响。   1 中西方早期自然观的似与非似   1.1 “混沌”“始基”“努斯”   静观自然是人类早期认识世界的特征。人类早期自然观都是受巫术图腾与神话影响发展而来,巫术图腾是原始人的初级宗教,也是人类直观自然的初级形式,之后人类用神话形式阐述自己的自然观。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形成了人类最早的自然哲学,中国的哲学自然观虽然先天不足,但在探究自然根源方面,中西方早期自然观都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特征。   “混沌”是万物之先的原始状态。最早都出现在各自神话中,希腊创世神话体现在公元前8世纪-7世纪赫西俄德《神谱》,混沌神名为卡俄斯,生地母该亚,该亚又生天神乌拉诺斯。该亚与儿子乌拉诺斯结合,生了十二提坦神。中国神话则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之后的老子用中国人的思辨阐述宇宙起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可见中西方认识具有相同。不同之处:西方神话谱系分明,因果清晰,神具人性;中国神话比较凌乱,神非人性。   “始基”是思考本原的直观取象。把世界本原直观为某种具体物质,是中西方早期自然观共同特征。古希腊最早科学家与哲学家泰勒斯说是“水”,阿纳克西曼德说是“无限”,阿那克西米尼说是“气”,毕达哥拉斯说是“数”,赫拉克利特说是永恒运动的“活火”,阿那克萨戈拉说“种子”,德谟克利特说是“原子”。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创立了物质结构学说,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在虚空中自动,他把苏格拉底前的自然哲学推向顶峰。中国的《尚书·洪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使整个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汉代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精于数的毕达哥拉斯的与致力道的老子,他们在对数的认识都是一生二、二生三。不同之处:西方自然观发展到基本粒子的物质结构思想, 中国停留在整体意象综合阶段;西方人对自然要刨根问底,而中国古人则不求甚解。所以李约瑟说: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避开了本体,而抓住了关系。   “努斯”潜伏着分道扬镳根源。希腊人普遍信奉“努斯”(心灵或精神实体),泰勒斯就是确信“万物有灵”而观天。“努斯”是做为整个世界的外在的精神推动力量,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奴斯”安排的。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引申为:“逻各斯”,在德谟克利特那里表现为“必然性”。“奴斯”做为为理性精神实体,也影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使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为形而上学形态。中国人心中的道的作用类似努斯,但没有像西方的努斯具有最高本体的一元神特征,华夏民族延续原始图腾的自然崇拜特征,使人缺乏对外在精神的追求,表现为信仰匮乏、鬼仙崇拜,也影响到理性与科学的发展。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   希腊神话的体系性与思辨精神已经具有哲学胚胎特征,特别是神灵创造、人性至上、理性原则、英雄主义被后来的哲学所继承。中国神话有些杂乱无章,难以产生深远影响。做为中国哲学发源的《易经》与《道德经》难以延续中国神话的神灵论,只能用阴阳学说解释宇宙起源,《易传》:“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方“努斯”后来发展为上帝或精神实体,激励人们对自然的探索。老子的道既是起源,又是逻各斯,又没有脱离形而下世界,模糊特征使普通人难以把握,但明确提出人法自然观念,代表着中国人天人观念。   中国人古人是把世界分为人与自然两类实体,天人关系是不平等的,自然至上,人要顺从自然。西方人那里,人与自然都是被神灵所创造 自然并不神圣,这种思想被笛卡尔表述为心物平行的二元论,看得见是二实体,实质是三种实体,还有创造心与物的万能的最高实体,这样观念一直贯穿在自古至今的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三种世界实体不同于中国的两种实体,那里人的认识也就表现为三种形式:感性、理性、信仰或灵性。信仰追求终极,理性代表真理,感性象征意见。按照神学目的论,自然可以被人认识,也可以被人利用,这样就激发着人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由此也就促进了西方科学与生产的突破发展。中国哲人思想则不同,自然是神圣的。天不像西方是人间彼岸的终极推动,而是在人间此岸可以被人感应,天子代表天的意志统治世人,人在自然面前应该是无为的,虽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并不代表儒家主流思想。董仲舒直接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   两种认知体系各有短长,西方征服自然使社会进步,对自然的破坏也产生新的忧患。中国倾向于顺从自然,虽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有几分得意,也阻碍着科学与文明进步的脚步,而且科学落后状态下对自然破坏程度更大。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面临着新的调整。   2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分道扬镳   2.1 分道扬镳的标志   中西方的早期自然观曾经多有相似,向前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形而上学的确立与选择,谁能创立这种体系,谁就会率先进入科学时代。我说的形而上学不是指与辩证法相对应的概念,而是词源原始用法。形而上学一词源自希腊语“超越自然”的学问,指不是直接依靠感知得到答案,而是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探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法。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第一哲学,对应于中国的“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区别于具体的器的抽象化的一般法则。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定理化、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方法基本分为理性与实验两大类。形而上学则是理性方法的基本形式,也是近代实验方法产生之前的主要科学方法。   进步离不开反思,正是希腊自然观的自我批判与反思,才得以创立苏格拉底之后的形而上学。早期自然哲学主要依靠感觉认识世界,对感觉的怀疑与批判开始,始于巴门尼德的存在,他认为存在是永恒的,不会为感觉所认识,从感觉出发只能得到假象或意见,从理性出发才能得到知识或真理。他认为“思想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样思想激励人们去探索存在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与德谟克利特都坚持感觉产生意见与理性产生真理的思想,表明希腊自然哲学进入反思阶段,苏格拉底则直接吸收了巴门尼德这一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反思认识能力问题,柏拉图更是用理念

建立了理性主义体系,并把哲学理性与数学理性统一起来,亚里士多德则通过对老师柏拉图的修正,用四因说与一系列范畴完善形而上学体系,认为自然界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构成物质,形式是事物目的的根源,他所创立逻辑学为人类科学提供了理性思维工具。这样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基本完成了古代形而上学的建构。   依赖于农耕经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根深蒂固,比希腊人更相信感官与经验,怀疑感官以外的存在,倾向于眼见为实。主客体不分化的认识特征表现为,不喜欢探索感觉以外的本质,而是倾向于自省内求,孟子主张“尽心知性知天”,韩非子主张“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认识特征重在感觉。行重于知是中国人的认知特点,都是与重感觉认识相关。除了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比亚里士多德稍晚些论述个别与一般的差异。,但名家思想不足以影响后来儒家一统天下的中国社会。老子的知不知尚矣的思想。虽然类似于苏格拉底的自认为无知聪明,但道家思想历史作用也不能与儒家相比;荀子“缘天官,征知”“解蔽”,看到感觉认识的`局限性,不代表儒家的主流思想。缺乏古希腊那样对感觉认识的彻底反思,中国古代就不能产生崇尚抽象与一般性的形而上学。做为形而上学思维工具的逻辑学来看,墨家有自己的不次于于西方的推论技巧,但不重法式与公理,缺乏演绎推理,不能形成独立的逻辑体系。这样追求普遍性法则的形而上学就难以在古代中国建立,中西方自然观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2.2 分道扬镳的原因   (1)信仰:人类原始宗教的早期形式影响文明的发展,最早是自然图腾与祖先图腾,其他民族一般都经过图腾自然物的多神崇拜到文明社会一神教,神已摆脱自然物象征,中国人仍然延续自然图腾与祖先图腾,龙就是自然物组合延续至今,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重,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特点,根源也是与地理因素有关 ,得天独厚的农耕优势,有利于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和氏族组织形式。神龙崇拜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祖先为家,神龙为国,国是家的延伸,家长制到君主制,君权神授,集祖先崇拜与自然图腾于一身。一神教的产生有利于人们追求形而上世界,反思感觉世界。缺乏者就容易相信感觉世界。希腊宗教传统中,自然界是充满灵魂。做为人类最早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泰勒斯,也是是哲学史最早的物活论者,认为万物充满神灵,如人的灵魂对身体的控制。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无还是是赫拉克利特“逻各斯”、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都以这种自然灵魂做为最终根源。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唯理论笛卡尔与斯宾诺莎的绝对实体,也影响到近现代科学。   (2)地理:一方面,大河灌溉的农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条件。农业经济靠天吃饭,由此产生天人合一与顺从自然观念 人们重视可见世界而不是理性。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也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与此适应的祖先崇拜与君权之上,也遏制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封建社会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早熟与漫长,与其优厚农耕条件有关。封建专制社会中,理性难以生长。另一方面,中国地理封闭状态,使华夏文明得以独立发展。北方游牧民族虽然可以入侵中原,但他们难以对抗以定居农业为根基的悠久的华夏文明。四周的海洋、山脉、沙漠,阻挡地了诸多地跨欧亚非强国的侵入,但也使我们难以吸收遥远的其它世界文明。不同于中国的地理条件,古希腊山脊贫乏,土地稀少,人口集中,不具有优厚的农耕经济条件,也就较少依赖对自然的直观。众多城邦国家经济贸易活跃,有利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海洋性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其他文明精华,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文化等,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多元文明融合体。虽然农耕文明条件不佳,但内部的活跃交流与外部的多元开放,为希腊理性思想提供有利条件。   (3)制度:大河灌溉的广阔平原,与集权制度相得益彰,从大禹治水就显像出灌溉农业与统一集权的结合。专制制度的权威,统治者伦理道德观,都压制着理性,排斥着知识。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更是使知识分子难以独立,知识不被重视的历史传统由来已久。古希腊是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民主制度有利于人们追求知识,知识分子能够相对独立探索,哲学王的思想深入人心。亚历山大大帝被狄奥根尼斥退的事例,说明希腊人对知识的尊重。   (4)文字:中国文字沿袭原始象形体系,与封闭农耕文明有关。没有文法(词类、单复数、时态、词根、主宾格)偏于意象,含糊费解,经常靠感悟领会,不利于表达逻辑思维,以至于近代许多吸收西方词汇需要借助于日文。书写繁琐,文言远离口语, 不利于多数人掌握。逻辑的细胞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概念,仅仅依靠意象是无法把握的,所以汉字的意象特征存在不利因素,也影响着理性思维。腓尼基字母在3500多年前产生后就几乎被全世界所接受,书写容易、重注文法、便于掌握。 希腊文字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改造发展的,古希腊文字注重概念的明确性与结论可证性,我们现在应用的许多科学概念都源于古希腊,足见希腊人重视形而上学。   2.3 分道扬镳的影响   (1)科学: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从自然哲学到形而上学的转变,也是人类从感觉直观向理性科学的飞跃,因为科学创立的确需要一般性抽象,需要概念推理的逻辑体系。有了这样的历史飞跃,古希腊那里才产生了古代最早的科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伦理学等。形而上学与近代的实验科学结合,才产生近代科学。中国的形而上学的缺乏,就忽视理论性,注重实用性。尽管有四大发明,仍然属于技术领先。内河灌溉的农耕优势使中国古代在数的测量、天文观测与仪器制造等走在世界前列,缺乏逻辑公理与抽象符号,始终没有形成数学、天文学。《墨经》分析众多物理、逻辑、几何现象,缺乏公理也无法形成物理学。只有《黄帝内经》与中医学另外,把中国哲理思辩与取类比象方法融为一体,建立于“阴阳五行、脉象、藏象学说基础上。中国人顺从自然的观念,以及重于伦理秩序道德,也不利于探索自然本质与规律。注重经验和感觉,也难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文化:精神追求。形而上学的特征在于超越感觉的具体,达到一般性抽象,使主观与客观符合,这是西方从巴门尼德就开始明确的认识真理的道路,对理性的尊崇激励着众多西方的思想家科学家,如苏格拉底、阿基米德欧、几里德、布鲁诺,追求知识献身精神。中国人则重伦理,道德判断与内省意识也是与感觉相联系,忽视感觉之外世界的追求,包括终极世界的信仰,重视世俗人生,容易导致虚无主义与享乐主义流行泛,知足常乐、不求进取,或急功近利,情绪浮躁,都与形而上学精神缺乏相关。   (3)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有利于主客体分化,超越感觉认识本质、缺乏者容易思维模糊性,以感觉经验判断事物,缺乏对本质把握,经常可见的是,感觉主义与实用主义盛行。结论不依靠逻辑论证,用不完全归纳做肯定或否定判断。   (4)文人趋向:形而上学是影响西方人对知识追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分子是以独立追求知识和批评现实为特征,西方文人也就更具知识分子特征。中国文人现象的出现,虽然与社会经济政治有关,但与形而上学先天不足也有关系,历史文人们更多不是追求知识,而是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意识,或者吟诗作赋感悟传统,或者遁入超脱的无为之道。   (5)契约精神:形而上学有利于人们对一般法则的敬畏,民主与法制社会正是建立在对普遍性原则的敬畏基础之上,从苏格拉底服从契约而殉道开始,西方人就有尊崇契约的习惯。缺乏对普遍性原则的尊崇与服从,就会助长世俗权力。新文化运动曾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但中国人缺乏对形而上精神的尊崇传统,百年的努力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苏格拉底之前的西方古代自然观都处于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差异,西方建立形而上学体系,使西方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发展,而中国缺乏向形而上学的飞跃,中西方自然观开始分道扬镳。这次分道扬镳对中西方各自科学文化影响是深远的,形而上学推动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缺乏形而上学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落后的重要根源之一。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有必要反思形而上学的缺乏,倡导科学理性精神,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过程,而不应该追逐西方上一世纪曾兴起的反形而上学的非理性思潮,因为他们经过了形而上学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则是面临科学发展不足的挑战,只有别无选择地发展理性。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务印书馆,1977-01.   [2]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91-12.   [3]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

相关文章

反思是幸福的摇篮【精简3篇】

人要学会反思,反思可以使人思想不僵持,也许平时你很难想明白的事情,通过反思你的心胸会豁然开朗。女人在丈夫面前偶尔的任性是可爱的,因为生活需要多彩的花絮点缀,只是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要骄横蛮野。那样,丈夫...
教学资料2018-05-02
反思是幸福的摇篮【精简3篇】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优质4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教学资料2018-01-08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优质4篇)

《哨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哨子》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2013-09-02
《哨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留学美国MBA essay写作步骤与技巧【精简3篇】

申请美国留学MBA都需要提交一篇mba essay,如何确保自己提交的mba essay既不会显得平淡,又不缺失专业性,对于是否能从众多申请者中出类拔萃最终被美国大学录取,MBA Essay写作就成了...
教学资料2019-03-08
留学美国MBA essay写作步骤与技巧【精简3篇】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下面是聘才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壶口壶口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壶口,壶口莫伸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
教学资料2016-02-06
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菜园里》教学反思【精简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菜园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菜...
教学资料2019-05-01
《菜园里》教学反思【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