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雅(精简4篇)
温大雅 篇一
温大雅: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领袖
温大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领袖。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教于多所知名高校,并担任过多个重要的教育领导职务。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使他成为众多学生和同事心目中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育家,温大雅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他还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领袖,温大雅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他善于团结和带领团队,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他重视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注重团队成员的发展和成长。他的领导风格和管理理念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总的来说,温大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领袖。他的教育理念和领导才能,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努力践行他提倡的教育理念和领导理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温大雅 篇二
温大雅: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
温大雅,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他的谦和、正直、宽容和勇气,深深吸引着身边的人们,使他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作为一位领袖,温大雅一直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和原则。他坚守真理,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不怕挑战,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他的正直和勇气,让他成为团队中的领头羊,引领团队向前发展,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温大雅也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领袖。他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关心团队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的宽容和善良,让他成为团队中的精神领袖,凝聚团队的力量,促进团队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温大雅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他的谦和、正直、宽容和勇气,深深打动着身边的人们,使他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努力践行他所倡导的正确价值观和原则,成为像他一样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
温大雅 篇三
温大雅 篇四
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学家。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会善村人。为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兄弟均以文学知名。
目录 人物简介历任职务人物生平史书记载收缩展开 人物简介 温大雅,隋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奔丧,时天下大乱,不再出仕。大业十三年(617)五月,李渊从太原起兵,厚礼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次年(618)五月,李渊自立为帝,命为黄门侍郎。弟温彦博为中书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深受李渊的信任。李渊曾感激说:“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荣之”,但亦会遭人所议。因此他力辞黄门侍郎职,于唐武德二年(619)四月调任工部侍郎。不久,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因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李世民表推大雅出镇洛阳,以为外应。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即位,大雅升任礼部尚书,黎国公。翌年病卒,谥“孝”。高宗永徽五年(654),追赠尚书右仆射。
历任职务 隋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 617年:任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 618年五月:任黄门侍郎; 619年四月:调任工部侍郎;不久,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 626年:升任礼部尚书,黎国公; 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人物生平 温大雅(572-629),字彦弘。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温君悠,北齐时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大业末谢病离任返归原籍。温大雅与弟大临、大有等俱以文学闻名四海;时人云:“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旧唐书·温大雅传》有“温陈才位,文蔚典礼”之说。当时以文学和家教著称的士族首推颜、温两家,颜即颜之推,亦有三子。时有“颜氏三雄”和“温氏三雄”之美誉,可见颜、温两家子弟皆为一时之选。 隋文帝开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温大雅即以才学卓著授东宫学士职。大业末年又授长安县尉,不久丁父忧辞官回乡,与三弟大有居太原。是时,隋朝风雨飘摇,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炀帝被困江
都,朝不保夕。大业十二年(616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道巡抚大使,与子建成、世民多方延揽人才,而近在晋阳的温大雅便成为其重礼延聘的一方人物。温大雅入幕后,被聘为留守府记室参军,典掌机要,并为李氏父子分析时政,筹划方略,制定兴兵起兵计划,被倚为左膀右臂。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建大将军府,温大雅任将军府记室参军,仍掌机要,参与核心机密。李渊在晋阳誓师之后,温氏随军出征,一路屡出奇谋。是年10月,李渊兵克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而温大雅与窦威、陈叔达等人则负责筹划禅让之事。 次年,李渊即位,建立唐朝,温氏任黄门侍郎,位居权力中枢。与此同时,其弟温大临亦官至内史侍郎(中书侍郎),兄弟同列朝堂,共事李唐,位高职显,时人荣之。然而,温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钦羡,日久必遭非议,于是坚决请辞黄门侍郎,并于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调任工部侍郎。不久因政绩卓著,应秦王李世民之请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 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从记室参军到黄门侍郎,温大雅全心投入参订礼仪、赞划机密及繁忙政务之中,并依凭其过人的才干、睿智和谋略为李氏代隋立下汗马功劳。武德三年后,各地分裂割据势力相继荡清,社会趋稳,民心渐倾李唐,统一趋势已形成。为替李唐代隋事业“正名”,温大雅于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续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属记》2卷、《今上王业记》6卷、《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为后人研究唐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唐高祖后期,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帝位日趋明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陕东道因与都城长安遥相呼应、内外相制,战略位置重要;又因李世民兼掌行台尚书令,工部尚书温大雅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政治斗争。武德九年六月,他临危受命镇守洛阳,全权统辖秦王河南嫡系部队,以稳定外围局势,并与长安秦王府军队成鼎足之势。同时,为使李世民赢得胜利,他数陈秘策并参与制定强行夺权行动的策略。 玄武门之变后,温氏因功擢升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 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时年57岁。太宗念其忠孝,特敕谥号“孝”。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史书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父君悠,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大业末,为司隶从事,见隋政日乱,谢病而归。大雅性至孝,少好学,以才辩知名。仕隋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后以天下方乱,不求仕进。高祖镇太原,甚礼之。义兵起,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禅代之际,与司录窦威、主簿陈叔达参定礼仪。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太宗即位,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于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余而卒,谥曰孝。撰《创业起居注》三卷。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