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365
教学反思@36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这节课共有4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引出问题,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其中,
1.引出问题环节,用时大约2分钟。
课一开始,老师直接出示信息:“每根灯柱上有23盏灯,大楼前共有12根灯柱。”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盏灯?
列式后,老师有意设计了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两个环节,突出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作好铺垫。
2.“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用时大约27分钟。
老师在这个环节,把估算、口算、笔算三种计算方式有机联系,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降低了思维的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27分钟内,
(1)估算。用时大约2分钟。
老师着重引领学生用23×10估算出的得数,与23×12的得数进行比较,23×10仅仅算了10个23,还少了2个23,所以估算结果要比准确得数小。
(2)口算。用时大约5分钟。
在口算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在交流口算方法时,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
(3)笔算。用时大约14分钟。
在交流算法时,教师有目的地选取以下两种笔算方法:直接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分成三个竖式完成。
在逐个展示并由学生评价后,使学生明确第种笔算方法体现不出计算过程,第种笔算方法能展示过程但有些麻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体现出过程,又比较简单?
一名学生说道:先把23×12列出来,先算23×2=46
,再算23×10=230,然后把46和230加起来得276。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还是能动脑筋想出办法。老师再顺应学生思维,把三个小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这种算法。(4)初步练习。用时大约3分钟。
在展示交流算法时,老师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得数是怎么来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5)梳理算法。用时大约3分钟。
既总结了计算步骤,又规范了书写格式。
总之,老师引领学生充分经历了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过程,整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达到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预期目标。
3.自主练习。用时大约8分钟。
老师设计了基本练习和辨析练习,在巩固应用和效果检测中兼顾了算法和算理两个方面。
4.课堂总结。用时大约3分钟。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埋下伏笔。
这节课重点是理解算理、探索算法,尤其是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从时间分配来看,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到了理解算理和探索算法上,其中又有一半的时间用来探索和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抓住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