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经典6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一

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概念,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首先,我发现将因数与乘法表联系起来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让学生使用乘法表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他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因数的概念。例如,我会让学生找到一些小于10的数的所有因数,并将它们列在乘法表中。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看到每个数的因数是如何与乘法表中的数字相关联的。

其次,我还会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要求他们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还发现利用游戏来教授因数的概念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因数的概念,还可以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将因数与乘法表联系起来,利用实际例子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数的概念。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二

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找因数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掌握这一概念时存在一些困难。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找因数能力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中强调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他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比较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因数的概念。

其次,我还会通过让学生进行因数分解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找因数能力。通过将一个数分解为两个因数的乘积,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将其分解为两个因数的乘积。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有系统地掌握因数的概念。

最后,我还会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应用题来帮助他们巩固因数的概念。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关于因数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将因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因数的概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强调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进行因数分解的练习,以及通过实际应用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因数的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找因数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数的概念。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三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新来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教学平台,没有这种常规公开课的演练也许我永远只能原地踏步。再次,我要感谢前来听课的老师,谢谢你们能在教师节这天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一个几乎没有经验的新教师的课,还有课后你们对我真诚地点拨真的让我感动很多,感触很深,值得我好好反思。

  1.要紧扣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是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而学校的数学骨干陈再锋老师更精准的定位不得不让我折服,他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难点是找的过程中能有序思考,避免重复和遗漏。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课堂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真该好好炼就这样一双火眼金睛,责无旁贷!

  2.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找因数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课题,单纯的让学生用乘法或者除法算式找出某些数的因数会让人提不起精神。对此,许承妙教导主任建议,可以用“学生排队”、“学生植树”等为例,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该怎么样排,在充分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算式,教师只需稍加说明就能找出某个数的全部因数,从而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地重复再现,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此后,我将时时牢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3.要从关注自我表现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情感态度等。

  我想这应该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个较高境界,需要每位老师不断地学习探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真正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再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时,学生不想列算式导致因数找不全,所以我强调必须在草稿纸上先列出一个数的所有算式,再找因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出错了。

  在以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容不得半点偷懒。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四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教材刚开始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有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2的因数”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长方形,让学生们直接感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的几种情况,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2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2?”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能力)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显然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单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们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五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在课的开始,为学生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做“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探索了找因数的方法。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内交流汇报。在这过程中,能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相互交流、碰撞,他们的思维火花也就不断地被激发,从而为教师捕捉从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了条件。如:在“拼图”等数学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思考、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这样,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反思 篇六

  北师大版《找因数》这节内容在编排上与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教材刚开始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有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同时还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两种找因数的方法:用乘法来找因数,用除法找因数。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通过他们交流、讨论,他们认为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36的因数有哪些?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36,3和几相乘得36,显然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就更简单直接一些,

  看来学生的学习潜

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章

《图片两组》教学反思【经典3篇】

《图片两组》这篇课文不同于其他纯粹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课文,它是通过图片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来表达摄影者的意图。对于这类课文,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果我还是按照平常的方法来上课的话,就会把学生的兴趣给消...
教学资料2015-06-07
《图片两组》教学反思【经典3篇】

《雨说》教学设计11

东庐中学初三语文师生讲学稿 课题:《雨说》 课型:新授 执笔:向志燕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nb...
教学资料2013-01-05
《雨说》教学设计11

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经典3篇】

在面试中,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都有哪些相关的问题及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
教学资料2014-02-09
面试较常被问到问题及答案【经典3篇】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怎么样?(优质3篇)

公共关系是新兴的热门留学专业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比较具有优势,下面育路留学小编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基本情况。 &...
教学资料2019-04-04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怎么样?(优质3篇)

最新祝寿词(精选3篇)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
教学资料2015-01-04
最新祝寿词(精选3篇)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推荐6篇)

时间一晃而过,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三年级下...
教学资料2011-09-06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