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成语典故【优秀4篇】
“尸位素餐”成语典故 篇一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周宣王的君主,他是西周的第九位君主,统治着整个国家。周宣王年轻时非常聪明睿智,深受人民爱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变得懒散放纵,不再勤政爱民,整日只知享乐。他的宠臣们也越来越贪污腐化,导致国家日渐衰落。
有一天,周宣王突然病倒了,病情非常严重,连饭都吃不下去。他的宠臣们见状,却并不关心他的病情,反而私下商量着如何谋夺皇位。周宣王的大臣们见状,心生不忍,决定向周宣王提出忠言。他们劝告周宣王,让他早日康复,重新振作起来,勤政爱民,否则国家将会灭亡。
周宣王听了大臣们的忠告,却并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我虽然病了,但还是国君,享受着尸位素餐的待遇,何必劳神费心呢?”大臣们听后无言以对,只能黯然离去。
不久,周宣王病逝了,他的宠臣们终于得偿所愿,谋得了权力。但他们却发现,国家已经岌岌可危,民不聊生,无法挽回。他们深深后悔当初的贪婪和愚昧,但已经太迟了。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就是源自于这个故事,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占据了高位,却无所作为,只知享乐,最终导致国家或组织的灭亡的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应该勤政爱民,以身作则,而不是沉溺于享乐之中,否则只会招致灭亡。
“尸位素餐”成语典故 篇二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孟尝君的贤臣,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官员。孟尝君聪明睿智,善于治理国家,深受国君信任。有一次,国君因事出征,临行前交给孟尝君主持政务,希望他能够勤政爱民,保持国家稳定。
孟尝君接到命令后,恪守国君的旨意,日夜勤政,励精图治。他推行节约用水、减税免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得人民拥护。国家经济繁荣,民风向上,国力日盛。
然而,国君凯旋后却变得骄纵放荡,纵情享乐,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他整日只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政务漠不关心。孟尝君见状,多次劝谏国君,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重拾初心,勤政爱民。但国君却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我是国君,享受着尸位素餐的待遇,何必劳神费心呢?”
孟尝君见国君如此放纵,心生不满,最终选择离开朝廷,隐居山林。不久之后,齐国陷入了内乱和外患之中,国力急剧衰退,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尸位素餐”并非长久之计,一个领导者应该勤政爱民,以身作则,而不是沉溺于享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尸位素餐”成语典故 篇三
“尸位素餐”是一句成语。别看这句成语只有4个字,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一般人从字面上也能够大概明白其含义,但要了解透彻,就需要查一下来源、出处。有了“百度一下”,真是方便极了,省去不少翻书的时间。
百度一下的成语资料说,尸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着而不需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有句“太康尸位”就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素餐”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诗,后人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尸位”与“素餐”合成一句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古代汉语里,亡与无相通,“亡以益民”便是“无以益民”。有一阵子,工厂起名益民食品厂,商店起名益民商店,人们争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益民”二字也有文化、有历史。这句成语释义: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不干活。
尸位素餐的成语故事也很有意思:汉成帝登基后任命他的老师张禹为丞相,官员们不服这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学问高深的朱云直接面谏汉成帝,要求诛杀不能为百姓谋福利而尸位素餐的张禹,汉成帝恼羞成怒要杀朱云。大臣辛庆忌力保朱云,汉成帝才赦免了他的死罪。限于篇幅,我这里不能把故事全抄过来,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百度一下”去看一看。故事有两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辛庆忌为朱云求情免死把头磕得都流出血来;二是汉成帝当场要杀朱云,两个武士架不出去朱云,又来两个武士,朱云扳住门框继续要求杀张禹,竟然扳下一块门框。事后有人建议修复,汉成帝说:“忠臣直言进谏,这个门框就作为这件事的纪念。留着不用修了。”
现代人与古代人相比,有些地方进步百倍以上,有些地方退步百倍以上。经济学名词叫“负增长”。比如,今天有几个下级敢于批评上级“尸位素餐”,还要求上级的上级将“尸位素餐”的官员杀头?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上级是皇帝的老师?自己的上级尸位素餐不敢批评也就算了,毕竟是事出有因,为了明哲保身。但是,那些对自己的下级尸位素餐也不置一词,无一句批评,这样的'官员“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应当早日让他们离开岗位。我一直想写一篇“官要管官”的文章,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官员上下级、同级似乎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爱干什么干什么,爱贪多少贪多少,谁都不用负责,谁对谁都没有责任,就这一点来说,甚至不如封建时代的官僚管理体制。李总理批评的尸位素餐官员,上下都有,毋庸讳言。
“尸位素餐”成语典故 篇四
【成语】:尸位素餐尸的成语、餐的成语接龙
【拼音】: shī wèi sù cān
【解释】: 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成语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把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为一句成语,应该说是出于《汉书》,因为该书的朱云传里: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语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
有些机关、社团、商店的冗员,凭看人事或其它特殊的关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领取薪金,每日吃喝闲坐,而不做任何工作,这种人都可以说是尸位素餐。此外,有些工作能力很差的人,虽然已经尽了自己的能力服务,但事情总是做不好,毫无成绩可言,这种人能够保持职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凭着特殊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说,自己本来没有什么本领,幸蒙东主的照顾,得到解决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点内疚。这样说,又成为很得体的谦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