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精简3篇】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 篇一
标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将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挑战、发展策略
一、引言
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将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推动科技创新。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和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 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高等院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缺乏相关教师和导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和导师具备相应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目前相关教师和导师的数量还不足。
3. 创新创业资源的匮乏。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市场等。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为了推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 转变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和导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其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 拓宽创新创业资源渠道。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寻找和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市场等,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使用。
4.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的合作平台,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五、结论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推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创新创业资源渠道和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只有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 篇三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并将创业教育围绕着创业技能培训及实践活动进行实施,这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对以创新意识、精神、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的新的尝试,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预见能力、风险意识,同时还能帮其树立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仅吻合时代精神,还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来看,他更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掌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与创业二者之间都有“创”字,这说明两者都以强调“创”为前提,而“创”的本质是改革,创业是表,创新是里,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彼此蕴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河南省各高校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创业大赛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学校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2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去创造或挖掘从未感知过,兴趣极深的观念或事物的欲望与念头,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意志、心愿、兴趣、遐想、态度和情感,来最终满足人们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这种意识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形式,同时他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前提及动力。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才会具有创新创业的行为。但通过随机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对创新创业的内涵也缺乏认识,甚至出现了不感兴趣,不参与积极的现象。
2.2大学生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创新创造为主体,为知识技能型创业做引导。但对河南省各高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在参加创业大赛、设计大赛、沙盘大赛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在初选时,只有近一半的作品与其专业相关,同时还包含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除了参加国家级或省级比赛外,在校内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无论是从形式内容上还是学生参与程度上,都稍显薄弱,且在整个过程中能获得的前沿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
2.3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创新创业活动中,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与学校对其政策的扶持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来说,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同时,近八成的学生觉得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且希望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
2.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促使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但其过于形式化,大多数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创新创业的精髓。比如许多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么只针对于毕业生,要么作为选修课,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内容讲授都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的需求。还有一些创业政策指导、创业企业手续办理等活动的开展也都停留在操作层面,缺少教育理念和实质内容,没有与各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
2.5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率低
河南省各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实际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十分有限,使其产生的成果数量也屈指可数。虽然有一些创业成果被采纳,但多数停留在财富或收益等功利性层面,创新内容也鲜有,形式更是千篇一律。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在与企业进行对接时应共同完成,但其转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的精神,尚未将其个人成长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2.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河南省各高校并没有专门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管理部门。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划归到了学管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并由校领导直接分管。无论从教学还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中,各部门之间难以理顺其协调关系,使其出现教师授课过于理论化,活动开展程度不够深入等问题。
3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3.1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3.1.1构建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业环境学中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主体的行为所指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他包括地理、文化、市场、经济与政治等相关内容。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多社会因素中,社会保障制度和创业资金的支持显得尤为突出。各高校可结合实际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创业基金,还可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融资体系。再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创业情况,结合相关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纳入社会失业保障管理体系,减少创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相关保障制度。
3.1.2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近几年,河南省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2016年河南省毕业生为51万人,在已有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保护意识不强、融资法律事宜不清楚、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等问题。可见,需要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此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政策环境。为保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政府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简化审批程序,改善政务。
3.1.3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崇尚创新创业、包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政府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营造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从基础教育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心理健康等课程,锻炼学生的心理承挫能力。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3.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体系
3.2.1明确创新创业的主要任务,建立目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来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知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各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个体,使其具有创新创业的特性,从而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目标是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者,更高的目标是成为新型企业的创办者或新型技术的发明者。
3.2.2使创新创业学科化
学科化是走向科学化的一个过程,他更关注过程,引导研究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设立创新创业学应从设立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这两个方面考虑。从二级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创新创业学应属于一级学科中管理学的分支,该学科的发展需借助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也离不开教育学教师们的协助。创新创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注重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渗透,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交叉学科,为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3.2.3建立教学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应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实施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各高校还可整合企业、学校的有效资源,结合实际,把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研活动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形成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3.2.4建立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包括政策、制度、师资等。政府制度要体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协调;学校制订的相关制度要体现教育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且不能脱离实际。相关部门制订的政策不仅要具有系统性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落到实处,实施到位。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各高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走出去”及邀请企业家“走进来”的形式,建立对创新创业教育有高度认识且有专业素养的团队,从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3整合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3.3.1将高校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整合各高校的科研水平是学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但高水平的科研院校未必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处理好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科研是教学的根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展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还应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进行创新性研发等,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也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有利于科研融入教育。
3.3.2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由于河南省各高校建校时间不同,侧重教学研究的领域的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发展水平参次不齐,因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和效果也会有差别。各高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河南省不同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此外,河南省可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以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为基础,剖析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并形成可供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3.3.3社会与学校间的资源整合社会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源泉也是其实现的平台,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中社会资源不可或缺。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比如郑州财经学院在2013年建立了专门的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其建筑面积为3000m2,能同时容纳30个创业团队。高校可以引进相关社会人士进校授教,如企业家、工程师等,给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为学生创业提供正确的引导,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4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搞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率。从经济的角度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转型,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并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也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J].亚太教育,2016(2).
[2]黄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探析[J].广西教育,2015(43).
[3]杨宇.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4]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
[5]徐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35).
[6]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