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经典6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一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推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使用范围、使用剂量等要求,并严格执行。同时,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其次,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是抗菌药物的直接使用者,他们的使用行为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和意识。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意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此外,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研发和监测力度,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保护患者健康和推动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内部规范,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培训和教育,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监督。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二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保护公众健康和推动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合理的使用规范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保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首先,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应当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适应症。抗菌药物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此,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使用规范,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范围。同时,医务人员应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应当加强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同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还应当促进多学科合作和信息共享。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医务人员、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此外,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享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效果,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保护公众健康和推动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使用原则和适应症,加强监督和评估,促进多学科合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遏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三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经验性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8、严格掌握为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9、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10、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整理、分析、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四
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建立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2.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②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③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有关规定,在省卫计委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3.医院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建立本院抗菌药物遴选制度与供应目录、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目录采购供应和使用抗菌药物。并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
4.医院抗菌药物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剂科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五
一、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对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部门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三、医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四、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六、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七、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娶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八、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 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依法给子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 药品管理法》 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篇六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分线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第一线药物: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二)第二线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控制使用。
(三)第三线药物: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并定期调整、更新。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
(二)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由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批准。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须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四)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如:
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i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
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
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
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
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
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
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
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
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
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
⑥艾滋病;
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症;
⑧老年患者。
3、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五)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未经会诊或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不得超过一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六)在经验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