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稿【实用6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说教材
1. 教材名称:《观察物体》
2. 内容简介:本教材是一本小学科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本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树叶、观察水的沸腾等。
3. 教材特点: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正确进行观察实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实验,并能够准确描述观察现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和解释观察现象。
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观察法和实验法。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2. 观察实验:选择一个具体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树叶的特征,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引导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解释观察现象,如为什么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不同?为什么有些树叶会变色?
4. 实验操作: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水的沸腾。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本次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6.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观察其他物体的特征和性质,或者进行更复杂的观察实验。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观察实验不够认真,只是随便记录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和分析。下一次教学中,我将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说教材
1. 教材名称:《观察物体》
2. 内容简介:本教材是一本小学科学教材,主要围绕观察物体展开。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可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方面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式解释观察现象。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树叶的形状、观察石头的质地等。
3. 教材特点: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正确描述观察现象。能够用科学的方式解释观察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实验,并能够准确描述观察现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和解释观察现象。
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观察法和实验法。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2. 观察实验:选择一个具体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树叶的特征,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引导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解释观察现象,如为什么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不同?为什么有些树叶会变色?
4. 实验操作: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水的沸腾。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本次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6.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观察其他物体的特征和性质,或者进行更复杂的观察实验。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观察实验不够认真,只是随便记录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和分析。下一次教学中,我将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四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机房、多媒体课件。
“将课堂还给学生,容纳感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看,这里有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摆放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多媒体:用3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摆的吗?请你拿3个小正方体,任意摆一种。学生独立摆后,指名上讲台前摆。让学生观察正面是□□
。
2、师:同学们的这么多摆法,我选择一些在电脑上展示一下。(多媒体:8种。)除了这8种以外,还有一些不同的摆法。真奇怪,从正面看,同样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摆法呢?(从正面看是□□
,侧面也一样,但它们的上面不同,摆的方法就不一样。)那么,观察物体时,能否象老师一样只看一个面呢?应怎样来观察呢?
3、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已摆放成的物体,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展示用图形旋转器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用图形旋转器将图形旋转,然后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运用互动工具的3D效果,这样的直观演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2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完成练习纸1、连线题。)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两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
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多媒体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完成练习纸2、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多媒体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多媒体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②、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用图形旋转器观察。
③、按要求摆:(多媒体出示要求:(2)、从上面看到的是□□)
④、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用图形旋转器观察。
⑤、把学生的不同摆法在多媒体上展示。
⑥、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摆法,真了不起。
⑦、那如果是(多媒体:(3)、从正面看到的是□□□)你也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摆法吗?试试看。学生独立摆。
⑧、你是怎么摆的?把你的摆法,在小组里交流。
⑨、反馈:请一些同学上来摆一摆,能摆几种就摆几种。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有不同,你再上来摆。
⑩、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习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习时,我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习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大家可以在留言系统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通过留言系统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留言板的设计,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堂内外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连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五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1
(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
②、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习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习时,我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习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