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
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一
标题:《8和9的认识》——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
导语:
本篇说课稿将重点介绍一年级上册的一堂数学课,主题为《8和9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掌握数字8和9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掌握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简单解决与数字8和9相关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 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b.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数字8和9的概念。
2.教学难点:
a.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8和9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呈现活动(5分钟)
a.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或黑板上的数字8和9向学生展示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b. 学生大声朗读数字8和9,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2. 导入活动(10分钟)
a.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8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
b. 学生回答“有8个苹果”后,教师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上面有9个梨子,让学生数一数。
c.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提问:“你能看出数字8和9的区别吗?”
3. 讲解活动(15分钟)
a.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向学生讲解数字8和9的构成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8和9的形状,并帮助他们记住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4. 操练活动(20分钟)
a.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一份数字8和9的练习题。
b. 学生通过观察练习题中的图形和数字,判断是数字8还是9,并在答题卡上标出正确答案。
c.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总结活动(5分钟)
a. 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答题卡,总结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
b.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数字,加深对数字8和9的记忆。
6. 课堂作业(5分钟)
a.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品,并记录下数字8和9的出现次数。
b. 下节课检查作业,并进行相关拓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们在观察数字8和9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练巩固了数字的概念。课堂活动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调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二
标题:《8和9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导语:
本篇说课稿将重点介绍一年级上册的一堂数学课,主题为《8和9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掌握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简单解决与数字8和9相关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 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b.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数字8和9的概念。
2.教学难点:
a.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8和9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呈现活动(5分钟)
a.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或黑板上的数字8和9向学生展示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b. 学生大声朗读数字8和9,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2. 导入活动(10分钟)
a.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8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
b. 学生回答“有8个苹果”后,教师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上面有9个梨子,让学生数一数。
c.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提问:“你能看出数字8和9的区别吗?”
d.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反馈。
3. 讲解活动(15分钟)
a.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向学生讲解数字8和9的构成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8和9的形状,并帮助他们记住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4. 操练活动(20分钟)
a.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一份数字8和9的练习题。
b. 学生通过观察练习题中的图形和数字,判断是数字8还是9,并在答题卡上标出正确答案。
c.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总结活动(5分钟)
a. 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答题卡,总结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
b.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数字,加深对数字8和9的记忆。
6. 课堂作业(5分钟)
a.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品,并记录下数字8和9的出现次数。
b. 下节课检查作业,并进行相关拓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们在观察数字8和9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练巩固了数字的概念。课堂活动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调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数字8和9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三
标题: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言:
《8和9的认识》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教授学生对数字8和9的认知和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字8和9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3. 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写出数字8和9。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简单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8和9进行计数和排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8和9的认识:
a.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认识数字8和9的形状和特点。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8和9,并进行识读练习。
2. 数字8和9的观察和思考:
a.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观察能力。
b.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思维逻辑能力。
3. 数字8和9的计数和排序:
a.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运用数字8和9进行计数练习。
b.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运用数字8和9进行排序练习。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8和9的形状和特点。
2. 思考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思维逻辑能力。
3. 操练法:通过书写、识读、计数和排序等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8和9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数字8和9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2. 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结合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字8和9的基本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 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 注重数学学习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习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3、 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 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 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 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 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 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7 88 77
2、示范法
在教授8、9的书写时采用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独立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巩固数数8和9,让学生从各自的袋子中数出8或9根小棒,通过动手摆一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59页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一题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正数和倒数。第二题,连线,要求学生按照从1到9的顺序连线。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突出8、9的认识,采用主题挂图。简单而突出重点。
五、本课自评
本节课在进行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精心安排。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通过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发现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分为三大部分:复习、新授和巩固练习。新授中安排各个环节恰当。
在教授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是,我充分利用了挂图。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正确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并且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有意的培养学生有序的看图,有序的数数的方法。
在教授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时,我使用了直尺。学生通过学习直尺上的0-9的数字很直观的掌握了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并且我安排学生看着直尺整着和倒着数直尺的数。
在比较9以内的大小时,我使用了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使学生在比较了8和9的大小后,非常直观的了解到9大于8,8小于9。
在教授8和9的写法时,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书空,最后才在课本上描红。这样安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在教授“几”和“第几”时,我采用了做游戏的方式,让班级中的一个小组起立,听老师口令,“请从前往后的第8个同学站起来!”“请从前往后的8个同学站起来!”这样的安排,学生直观而形象的理解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本节课也有几处需要改进:
1、复习这一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有点太多,复习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环节和本课没有关系,舍去更好。
2、本节课安排的知识点偏多,时间安排上比较紧,8和9的组成放到下一节课教授更好。
3、上课过程中,应注意整顿课堂纪律,在教授本课关键处应有意识的停下来,根据需要,整顿一下纪律。
4、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和学生眼神的交流,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
本节课经过众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评,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感谢!
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 篇五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6和7的认识时,我就尝试让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并制成剪贴图。没想到学生的信息量还挺大,制成的剪贴图也很生动、活泼。但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有些模糊。
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这个话题切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
(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些调整,设计了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习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长记录袋里。)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用8或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和9的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这样的教学思路比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对8和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8”和“9”的实践活动,对8和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久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二、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和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和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和9的符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三、注意提出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何两个数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