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精简6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一
标题:济南的冬天:寒冷与温暖并存
引言: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中国东部。冬天是济南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但同时也是最美丽的季节之一。本文将介绍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风景和人文魅力。
一、气候特点
济南的冬天寒冷而干燥,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晴朗的天气,少有降雪。冬季北风吹拂,使得体感温度更低。尽管寒冷,但是济南的冬天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自然风景
1. 泉城广场的冬日浪漫
泉城广场是济南的城市中心,被誉为“泉城明珠”。冬天,广场上的大型冰雕和灯光秀会吸引大量游客。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雕塑,如冰雪城堡、冰雪动物等。夜晚,灯光的照射下,广场变得格外美丽。
2. 千佛山的雪景
千佛山是济南的一座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圣地。冬天,山上积雪皑皑,景色如诗如画。登上千佛山,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寻找一处幽静的角落,欣赏雪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三、人文魅力
1. 泉水的魅力
济南因其丰富的泉水资源而闻名于世。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济南的泉水依然不会结冰。游客们可以在泉水旁漫步,感受泉水的清凉和魅力。
2. 热情的人民
济南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乐于与游客交流,分享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无论是在夜市上尝试当地美食,还是在公园里与当地居民交谈,都能感受到济南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结论:济南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同时也充满了温暖和魅力。不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魅力,都能让人在寒冬中感受到济南的独特之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济南,亲自体验这个美丽而迷人的城市。
(总字数:601)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二
标题:济南的冬天:雪中的浪漫与欢乐
引言:济南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在冬天,济南更是变得浪漫而欢乐。本文将介绍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冬日活动和美食文化。
一、气候特点
济南的冬天相对较冷,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虽然降雪量较少,但当雪花飘落时,城市的气氛立刻变得浪漫而欢快。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济南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二、冬日活动
1. 冰上嘉年华
济南冬天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冰上嘉年华。人们可以在冰上滑冰、玩雪橇、堆雪人等。同时,还有各种冰雕展览和冰灯表演,让人们在冰雪世界中尽情欢乐。
2. 温泉体验
济南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在冬天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泡温泉是冬季最好的方式之一,可以暖身又舒缓压力。许多温泉度假村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让人们在温暖的水中享受冬日的宁静。
三、美食文化
1. 饺子宴
在冬天,济南人会举行盛大的饺子宴。饺子是冬季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和祝福。人们会一起包饺子,并在宴会上分享饺子和温馨的时光。
2. 热食小吃
济南的冬天有许多热食小吃,如煎饼果子、臭豆腐等。这些小吃有着独特的味道和浓郁的济南风味,让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温暖。
结论:济南的冬天充满了浪漫与欢乐。无论是冬日活动还是美食文化,都让人们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济南的独特魅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济南,亲身体验这个美丽而有趣的城市。
(总字数:614)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
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城——晒、睡、躺
济——无风声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冬
南天
的与伦敦比“温晴”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的冬——无重雾(宝地)济
天与热带比城外的远山——淡雅;南
——无毒日水色——绿。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写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写,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调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进行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会通过阅读课文找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并且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这时候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富裕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得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读课文,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个传统名篇,编入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自读课文,但我认为这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应作为讲读课来细细赏读、品味,才能突出其地位和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②过程、方法目标: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4、教学设计、处理
①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具体感知第1段的内容、写法。第二课时,具体感知2—5段,重点赏析第3、第5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中;总结,布置作业。
②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通过老师检查预习,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课利用课件,教师配乐范读等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③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
2、利用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三、说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体思维法,听读感悟法和反馈练习法。
①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的空间。
②听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及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能力。
③反馈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用课件显示,3分钟)
目的:重视字、词积累,打好基础,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为讲析课文作铺垫。
(二)新课导入
(12分钟)
1、作家简介以及济南风光片,用课件显示(4分钟)
目的:通过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对济南这一“宝地”的美感及喜爱之情。
2、教师配乐朗读全文(8分钟)
目的:通过听觉激发美感和喜爱之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来的效果胜过朗读磁带。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
(7分钟)
明确:(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无风声、响晴、温晴(对比手法)
(2—5)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温晴”的总特点。
(6)总结、点题。
目的:培养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
(四)具体讲析第1段思考题(
用课件显示10分钟)
1、学生默读全段,根据思考题回答。
2、齐读感悟
目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
(5分钟)
目的:即时反馈练习,以提高课堂质量。
(六)课堂小结
(3分钟)
(七)布置作业
(5分钟)
1、品读、赏析2—5段,背诵第3段。
2、想想这部分具体描写了济南“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3、找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妙在何处。
目的:为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作好准备;做到读、说、写能力训练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山
山(2—4) 小雪后的山
(2—5)具体描写,突出“温晴” 城外远山
水(5):清亮
(6)总结、点题
六、课件显示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9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镶(xiāng) 髻(jì) 毒:猛烈、暴烈
响晴:晴朗无云。响亮:本文指天气晴朗、燥热。
安适:安静而舒适。澄清(chéng):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三)默读第1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个“宝地”?
明确:温晴的天气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济南”的“温晴”特点?请找出文中词语具体说明。
北平——济南(“没有风声”)
明确:对比 伦敦——济南(“响晴”)
热带的地方——济南(“温晴”)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承担着对现代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的任务,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散文,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极具个性的写景散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又妙趣横生,对景物描写细致入微,瓶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同时把本文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1)掌握生字词,辨析多音字
(2)进一步体会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时的作用
(3)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品味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及修辞艺术
(2)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去发现大自然之美
3.过程方法:(1)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对于本文要以读贯穿始终,分三步走:初读——精读——品读,读出文章之美,达到与作者共鸣。
(2)学生讨论探究济南动冬天的山水阳光,()并对其进行修饰,找出依据,如小山摇篮图,空灵水晶图等。
(3)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有人介绍济南的冬天
二、说教法
新课程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道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于是我根据本科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知道,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语: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当秋天来了,冬天还会元吗?冬天来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别样的冬天,它就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2.讲授新课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作的?——以此来确定课文的感情基调
(3)精读课文,概括文中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并分析其特点
(4)品读课文,并与《春》做比较阅读
3.结束语
济南的冬天是美丽的,二老舍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同时又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春大了美,让我们领略了一个不一样冬天,我向大家心里也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冬天,那么请你用你独特的文字把他传达出来!
我今天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