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最新5篇】

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篇一

标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与使用方法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用来表示真实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2. 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真实距离或图上距离;

3.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图上或真实距离。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与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比例尺计算距离的技巧。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并提问:“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用来表示真实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工具。在地图上,比例尺通常以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000厘米。

3. 计算练习(20分钟)

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简单的地图,并给出比例尺。通过示范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比例尺计算距离的方法。例如,如果比例尺是1:5000,学生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出图上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厘米) × 5000 = 实际距离(厘米)。

4.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例如,某地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为10厘米,比例尺为1:10000,请问这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5. 拓展练习(10分钟)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给出一张地图和比例尺,让学生计算图上某一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四、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复习并巩固比例尺的概念与使用方法;

2.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图上或真实距离;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比例尺计算距离,并正确表达答案。

三、说教学过程

1. 复习与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比例尺的概念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比例尺的兴趣。

2. 计算练习(20分钟)

给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例如,某地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为8厘米,比例尺为1:5000,请问这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通过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计算距离。

3.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例如,某地图上两个景点的距离为12厘米,比例尺为1:10000,现在需要从一个景点步行到另一个景点,请问实际需要步行多长时间?

4. 拓展练习(10分钟)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给出一张地图和比例尺,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比例尺解决。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设计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

  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

  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5、学生小组学习。

  6、根据图片组织汇报:⑴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⑵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

  板书:A、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

  4、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⑵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

  2、求实际距离。

  ⑴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组织同桌同学各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

  ⑶汇报交流并总结。

  师强调:①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②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3、求图上距离

  ⑴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⑵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计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发展练习:

  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

  ⑴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或直径;

  ⑵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

  ⑶汇报交流,讲评。

  师强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的长或宽。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

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篇四

  第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说教材:

  《比例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教学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但另一方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出比例式来求解。因此,教材把比例尺安排在比例教学之后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本节知识为第一个例题。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课前准备了: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第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应用比例尺相关计算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第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大块。

  第一大块:导入激趣

  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出示一把装在套中的尺子。问学生这可能是比例尺吗?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此时,教师诡秘的笑笑,说,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着借助成语:以_____当_____。让学生填空,学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填写,这样和后面的比例尺不谋而合,为后面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在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第二大块:感受比例尺

  在这一大块我安排了画画比比、再画再比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画画比比

  此处我设计情境:全市体育教学能手评选要在我们龙山小学举行。要求把我们龙山小学的操场平面图绘制出来。我们学校操场长100米,宽80米。我们该怎么办?这里,我是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逼着学生去思考该怎么画?怎么画操场才能不变形?

  这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最后让学生把操场平面图画在练习本上。

  照样子画操场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新授内容的开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

  教师挑选两幅作品,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

  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1、谁画的更像一点?

  2、分析画的不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会导致比例失调从而不像。

  理解了上面的问题,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算一算这两幅图的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然后,学生独立计算,展示计算过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在设计圈套,引着学生往里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仍会笑眯眯的接受着、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接着,教师进行点拨: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来看画的不像的图是因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所以比例失调,看上去画的不像。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的“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再画再比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画的更像?引导学生说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就可以画得更像。然后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请你帮帮老师算一算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

  通过学生计算,引导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操场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随机板书课题:比例尺

  从画操场———————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的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的更像”————————解决问题。教师都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第三大块: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这里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辨一辨”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说一说

  首先告诉学生课件展示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这里多指学生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刚才的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的操场就会失真。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然后进行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第二个层次:算一算

  课件出示我校附近的平面图,菜市场距离我校的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多少?做题时要注意什么?从这个比例尺上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第三个层次:辨一辨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地图中的比例尺,全班交流,引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充分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第四大块:实际应用

  我设计了基本运用和拓展延伸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应用,我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求比例尺的问题。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拓展延伸,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通过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大块:总结全课:

  老师拿出一开始的拿的尺子,问学生这是比例尺吗?学生哈哈大笑。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也概括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篇五

  说教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比例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本课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说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学习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笑笑家平面图”这一情境,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基础上,教师点拨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常识解答。总结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整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说导学设计

  一、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1、我先来考考大家,我们每天上学家到学校要10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画线段

  (1)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你是用几厘米代表实际10米的长度的。)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线段比例尺。

  3、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

  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深入理解比例尺

  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不能理解为一把尺子)像刚才的1:500、1:200、1:10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

  交流、讨论

  (1)谁能说说1:100表示什么意思

  (2)我发现这些比例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2呢?(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这种比例尺叫数

  值比例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通常把比的前项写成1的形式。)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成对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比例尺。教师再集体总结比例尺的含义。)

  (二)活动:认识线段比例尺

  1、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

  2、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

  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4、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三)活动: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1、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

  交流、讨论、

  2、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理解2:1表示的意义。

  4、小结

  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我们都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后项为1。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后,教师点拨学生结合比例尺,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思路。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提示:单位不统一。)

  三、测评训练

  1、判断下列几句话,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200 ( )

  2、求比例尺。

  课本第49页做一做。

  (有针对性练习,加深学生求比例尺的印象,进一步掌握方法。)

  四、小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

小学运动会报道稿范文(优秀3篇)

下雪运动会又开始了,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学运动会报道稿范文,欢迎阅读。小学运动会报道稿(一)《激动人心的边面接力赛》最后一个项目是接力赛,也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项,赛前各班都在十分认真地练习,看!这班在练...
稿件2011-07-08
小学运动会报道稿范文(优秀3篇)

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植物...
稿件2016-07-04
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最新6篇)

班主任级家长会发言稿(精彩3篇)

导语:本文是学聘才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班主任讲话范文,仅供参考。家长会班主任讲话范文: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好!我是XX班的班主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担任XX的全体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
稿件2013-04-06
班主任级家长会发言稿(精彩3篇)

职高毕业校长发言稿【最新3篇】

欢迎来到大学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职高毕业校长发言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职高毕业校长发言稿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今...
稿件2017-01-06
职高毕业校长发言稿【最新3篇】

文艺委员竞选稿(通用6篇)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竞选稿,竞选稿必须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竞选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委员竞选稿(精选2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稿件2013-08-01
文艺委员竞选稿(通用6篇)

春季运动会通讯稿范本【精简3篇】

我们迎着拂面的春风,带着满心的喜悦,伴着充满青春活力的乐曲迎来了本季度的春季运动会。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春季运动会通讯稿来学习。范文一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xxxx年xx季体育运动会即将胜利...
稿件2013-04-04
春季运动会通讯稿范本【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