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推荐5篇】
《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对6和7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和快速识别数字6和数字7。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字6和数字7的兴趣和喜爱,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6和数字7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快速识别数字6和数字7。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系列与数字6和数字7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两个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数字6和数字7的形态特点,包括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识别这两个数字。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巩固对数字6和数字7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让学生找出教室里有多少个数字6和数字7,或者让学生在纸上模仿老师书写数字6和数字7。
4.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扩展活动,让学生将数字6和数字7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或情境联系起来。例如,让学生找出教室里有六个座位和七个窗户,或者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包含数字6和数字7的标识牌。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复习数字6和数字7的形态特点和书写规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
1. 数字6和数字7的图片。
2. 笔、纸、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数字6和数字7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2. 根据学生的书写和识读练习情况,评价他们对数字6和数字7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6和数字7的认识。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扩展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运用数字6和数字7进行简单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数字6和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情境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字6和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两个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6和数字7进行加法运算。例如,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计算购买6个苹果和7个橙子的总数。
4.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扩展活动,让学生将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让学生计算教室里有6个男生和7个女生的总人数。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知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
1. 数字6和数字7的图片。
2. 笔、纸、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解题过程,评价他们对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通过实际情境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6和数字7的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扩展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篇三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
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篇四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务必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
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设计学法具体如下:
1、自主学习: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新知,并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带给学生成就感。充分体现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探讨问题,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高、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6和7的认识》一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篇五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 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较年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 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保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 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天
要学习什么,从而揭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 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 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 )、4、5、( )、( )。
要求学生根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游戏。
3、比较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根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游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①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②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