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精选3篇)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以桂林山水为背景,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2)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好奇心。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山水画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2)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和听老师讲述桂林山水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桂林山水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3. 分组合作,互相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桂林山水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山水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展示作品,分享感受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并分享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不同的山水画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 篇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配有课文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和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桂林的洞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开火车读课文,大家评赏。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①用“…”圈点标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
(2)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随机板书:水:静、清、绿
(3)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自由朗读这组句子。
小黑板再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读一读比一比,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漓江水的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4)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总结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一组句子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学生讨论补充。
(5)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为了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运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和剔透、幽深的洞,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和洞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5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再次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看录像欣赏桂林的山水美景,并随屏幕上的文字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