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最新3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选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篇章,通过烛之武抵挡秦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战争中的英雄壮举以及国家与民族的团结力量。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情节;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研究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
(2)理解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向学生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
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意义。
3. 词语和短语解析(15分钟)
解释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4. 比喻和夸张手法的分析(15分钟)
让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5. 学生讨论和总结(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中英雄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选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这是一篇描写战争的篇章,通过烛之武抵挡秦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战争中的英雄壮举以及国家与民族的团结力量。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情节;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研究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
(2)理解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向学生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
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意义。
3. 词语和短语解析(15分钟)
解释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4. 比喻和夸张手法的分析(15分钟)
让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5. 学生讨论和总结(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中英雄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篇三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自动撤离的故事。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讲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则是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赏析。
说教法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两种教法,一是对于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2个课时,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口才,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资料共享平台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https://)。例如蔺相如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璧归赵;又如诸葛亮凭不费吹灰之力,促成孙刘结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梳通文章。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是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然后再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本文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总结段落大意:第1段: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第二段: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3. 分析全文,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用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 拓展延伸
开放性讨论说说学习本课后的启发。可以从这一模块的主题解读昨日的战争方面来谈。(解读昨日战争,就是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才能感受到正义力量的伟大)
5. 布置作业
写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板书:(可以围绕烛之武的形象设计)
人物 情节 性格
慷慨许之-----------------------义
烛之武 夜缒而出-----------------------勇
面见秦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