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最新3篇)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行路艰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坚持信仰的精神。本课时将通过课文分析、背景介绍以及诗歌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行路难》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文分析和背景介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行旅艰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思考和感受。
二、课文分析(10分钟)
(1)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对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三、背景介绍(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
(2)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四、诗歌鉴赏(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和鉴赏,通过音乐、声音等方式,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五、文言文阅读(1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行路艰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坚持信仰的精神。本课时将通过课文分析、背景介绍以及诗歌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行路难》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文分析和背景介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行旅艰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思考和感受。
二、课文分析(10分钟)
(1)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对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三、背景介绍(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
(2)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四、诗歌鉴赏(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和鉴赏,通过音乐、声音等方式,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五、文言文阅读(1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行路艰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坚持信仰的精神。本课时将通过课文分析、背景介绍以及诗歌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行路难》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文分析和背景介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于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行旅艰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思考和感受。
二、课文分析(10分钟)
(1)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对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三、背景介绍(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
(2)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四、诗歌鉴赏(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和鉴赏,通过音乐、声音等方式,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五、文言文阅读(1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于行路艰难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篇三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说教材
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 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倾听作品 ,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资料共享平台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https://)。教学设计>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3.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教学设计>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 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
5. 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内涵的拓展
延伸。6. 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8. 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
板书教学设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