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推荐3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篇一
引言: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数学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了解它们的表面积对我们理解空间的概念非常重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和计算,学习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长方体的表面积
1. 定义:长方体是一种六个矩形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矩形。
2. 实例:同学们,请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我们可以将它展开成六个矩形面,分别是3cm×4cm、3cm×4cm、3cm×5cm、3cm×5cm、4cm×5cm、4cm×5cm。根据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2×(3cm×4cm) + 2×(3cm×5cm) + 2×(4cm×5cm) = 2×12cm2 + 2×15cm2 + 2×20cm2 = 24cm2 + 30cm2 + 40cm2 = 94cm2。
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个正方形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 实例:同学们,请看这个正方体,它的边长是3cm。我们可以将它展开成六个正方形面,每个面的边长都是3cm。根据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6×(3cm×3cm) = 6×9cm2 = 54cm2。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比较
1. 讨论: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是不同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积的总和,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积的总和。另外,从实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通常比正方体的表面积要大。
2.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记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积的总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积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表面积相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篇二
引言: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数学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了解它们的表面积对我们理解空间的概念非常重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和计算,学习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长方体的表面积
1. 定义:长方体是一种六个矩形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矩形。
2. 实例:同学们,请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2cm、3cm、4cm。我们可以将它展开成六个矩形面,分别是2cm×3cm、2cm×3cm、2cm×4cm、2cm×4cm、3cm×4cm、3cm×4cm。根据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2×(2cm×3cm) + 2×(2cm×4cm) + 2×(3cm×4cm) = 2×6cm2 + 2×8cm2 + 2×12cm2 = 12cm2 + 16cm2 + 24cm2 = 52cm2。
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个正方形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 实例:同学们,请看这个正方体,它的边长是2cm。我们可以将它展开成六个正方形面,每个面的边长都是2cm。根据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6×(2cm×2cm) = 6×4cm2 = 24cm2。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比较
1. 讨论: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是不同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积的总和,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积的总和。另外,从实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通常比正方体的表面积要大。
2.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记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积的总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六个面积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表面积相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篇三
。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
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 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旧知重温; 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 )。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它的棱( ),每个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 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 创设情境 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 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https://)。 1、 学生观看并思考。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 …… 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 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 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 “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长方体展开后相当于展开前
长
宽
高
1、 学生动手操作。 2、 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 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 汇报。
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 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 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
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 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 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讨论提纲: 1、 你是怎样算的。 2、 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 , 宽20厘米, 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 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 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