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范文(精彩3篇)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范文 篇一
课题名称: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影视行业在当今社会中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对影视对其价值观的塑造进行研究,以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影视行业;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力;教育对策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视行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媒介,在传播价值观念、塑造社会认同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青少年对于影视作品的接触途径日益多样化,影视行业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化。因此,研究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前人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影视行业通过正面的价值观塑造,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例如,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传递友爱、勇敢、诚实等积极的价值观念,激发青少年的向上心态,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影视作品中存在着暴力、恶俗、低俗等负面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和评价影视作品。
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机制,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以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 分析影视行业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及其表现形式;
2. 探究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
3. 分析影视作品中存在的价值观与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契合程度;
4. 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评价和选择影视作品。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将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接触情况、评价态度以及对其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深度访谈将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青少年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探究影视作品对其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揭示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对青少年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通过对青少年的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最终,本研究将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论: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影视行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机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引导青少年正确评价和选择影视作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行业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范文 篇二
课题名称: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为高校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高校校园暴力事件在当今社会中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提供有效的防控策略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暴力;防控策略;案例分析;实地调研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群体的快速增长,高校校园暴力事件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愈发引起关注。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个校园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学业压力等因素可能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校园环境、学校管理和社会因素等也与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方法。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 分析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探究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和管理方法;
3. 提出高校校园暴力事件防控的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案例分析将选取一些典型高校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地调研将选择一些高校进行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在校园暴力事件防控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从中总结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揭示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其防控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地调研的访谈,可以了解高校在校园暴力事件防控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本研究将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建议,为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论: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策略,为高校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管理方法。通过总结案例和实地调研的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范文 篇三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已耕耘十载,对我国上百万教师21世纪的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总结十年教师培训丰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提出“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战略。结合这一发展战略,策划并设计了“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R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研究”项目,并经过国际专家的论证后获准在中国实施。项目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选定包括吉林、湖南等全国 15 个省、市、自治区的 31 所基础课程项目学校的 358 位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参与项目的实施。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一般的社会建构主义都认为,人的认知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及社会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是:个体建构的新知识通过媒介表征(印刷、手写、
口头或电子方式)发表,经他人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审视、评判而重新形成并为人们所接受即社会性接受,由此成为客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客观知识被个体内化和再建构,在获得意义的基础上成为个人的主观知识;个体依据这一主观知识进一步创造并发表新的知识,由此完成知识建构的一个循环。
与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的观点相适应,认知过程被看作首先是公开的、社会性的,其次才是私有的和个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知并不存在于个体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际之间。
学习理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成长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这种变化是一个互惠的过程,注重个体、环境及文化制品的交互。它从个体的智能开始,通过个体间相互学习和指导以及通过熟练使用工具而达到目的。该理论旨在向人们解释人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是如何突破个体的局限而分布到环境中的。因此,分布式认知理论特别强调个体、技术工具间为了执行某个活动而发生的交互,是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重要理论方法。
学习理论中的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同样非常关注社会性交互作用,其“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的概念表明,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者,起初只是一个“新手”,处于共同体的边缘,在向共同体中心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多地接触共同体中的文化,并开始扮演专家或熟手的角色15.因此,学习不仅是情境性的,知识需要通过活动产生,而且学习还是共享某一情境的社会单元的构建过程,知识是合作的产物,人们通过不断的交互增强了参与特定情境共同活动的能力。
语言构筑了社会互动的物质基础。符号和工具的中介在知识的建构中起了关键作用。语言更被维果茨基推为“工具之首”.语言的获得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语言可作为一种中介物,帮助学生建构自己有关世界的知识,并随后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精制和反思;语言也是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文化与思想交流的中介,而社会性互动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是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总的来看,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为协同知识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协作学习在近期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迅速发展。因此有关学习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人的社会性互动,关注审视问题的多重视角、多元价值以及视界的交融,关注以各种符号体系为载体的人类文化对个体发展、个体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意义,关注个体智力与集体智力的有效互动。协作成为学习的中介,而协作学习也成为社会建构主义应用和深入研究的典型范式。
三、参考文献
1刘春立。虚拟教研的方式及其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2):110-111.
2黄红梅。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教育报,2006,(10):104.
3Fullford,C.P.&zhang, s.Perceptions of interaction:The critical predictor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3,7(3):8-12.
4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黄伟。教师网络学习[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6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叶新东。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网络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CINET 软件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邱峰,叶新东。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2):37-41
四、论文提纲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教研与网络交互研究的发展
1.1.2 项目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释
2.1.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2.1.2 社会网络分析
2.1.3 协同知识建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学习的社会建构视角
2.2.2 群体动力学理论
2.3 相关研究现状
2.3.1 网络教研的研究现状
2.3.2 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综述
2.3.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3 QQ 群环境下教学研讨中协同知识建构交互分析体系的构建
3.1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维度
3.2 话题维度分析
3.3 社会关系维度分析
3.4 补充分析
4 QQ 群环境下教学研讨中的交互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
4.1 第一次网络研讨分析
4.1.1 第一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1.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1.3 话题分析
4.1.4 社会网络分析
4.1.5 第一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4.2 第二次网络研讨分析
4.2.1 第二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2.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2.3 话题分析
4.2.4 社会网络分析
4.2.5 第二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4.3 第三次网络研讨分析
4.3.1 第三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3.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3.3 话题分析
4.3.4 社会网络分析
4.3.5 第三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结论
5.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课题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3.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4.医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5.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6.教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7.小课题开题报告
8.关于课题开题的报告
9.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10.语文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