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阴晴雨雪等,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3. 了解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报知识,如根据云朵的形状和颜色预测天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天气预报。
4. 发展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内容:
1. 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2.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描述
3. 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4.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重点:
1. 掌握日出日落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2. 掌握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3.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实验法: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天气现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天气和自然的关注。
2. 概念讲解:讲解日出日落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出日落的过程和变化。
3.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在不同时间观察日出日落,并记录观察结果,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日出日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4. 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并讨论天气现象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5.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讲解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报知识,如根据云朵的形状和颜色预测天气,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天气预报。
6.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天气预报实践活动,观察云朵、测量温度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天气预报结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阴晴雨雪等,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掌握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掌握日出日落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2. 掌握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教学难点:
1. 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实验法: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天气现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天气和自然的关注。
2. 概念讲解:讲解日出日落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出日落的过程和变化。
3.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在不同时间观察日出日落,并记录观察结果,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日出日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4. 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并讨论天气现象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5.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天气观察实践活动,观察云朵、测量温度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结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日出日落和天气现象的观察、描述和预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篇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和“走向两极”八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2 2 3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2 4 2 5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2 6 十一长假 7 第三单元 探访鱼儿 2 8 第四单元 小小赛车会 2 9 1 10 第五单元 动物家族 2 11 1 12 第六单元 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1 13 2 14 第七单元 招聘月球开发部长 1 15 2 16 第八单元 走向两极 1 17 1 18 复 习 2 19 2 20 2 21 期末考试 22 2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考察前,我们要……》和《考察计划展示会》两个活动标题组成。“计划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这一活动载体,使学生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这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二级目标”。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我们将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使教材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能有的放矢。
在设计和编写本单元教材时,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探究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着力凸显“计划与组织”的指导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会计划与组织的意义,讲究训练的渐进性和系统性。教材首先设计了“合作方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准备、实施和反思的过程,体验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考察计划展示会”这一活动着力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与方法。为了充分展开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学生讨论“考察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并用小组讨论的场景图和记录讨论结果的例子展开这一教学过程;第二是分组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并组织“考察计划展示会”,教材里呈现了四个不同内容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考察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等问题,讨论与总结,同时教材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形式展开指导和训练;第三是在学生明确“计划与组织”的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定完整的考察计划,并评出最佳考察计划,促进他们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1 考察前,我们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二)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三)制定考察活动计划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2 考察计划展示会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活动 考察计划展示会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评选最佳考察计划
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秋天”的计划,共同制定考察目的,其余让小组完成考察计划,评选出最好的,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1 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3)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4)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5)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大家看看这几位小学生野炊时都做了什么准备?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引入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说。教师问: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围绕吃的大家都有什么问题吗?这一单元我们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我们吃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每天吃些什么,学生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二、分类活动。
1、分组,做好计划与组织。
引导:要给食物分类,先要形成小组,在小组内要有人负责做好组织,还要进行组内分工,谁画表格,谁填写,大家来发言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有效。下面我们来看来看分组建议。(看课本9页分组建议内容)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
班内汇报各小组分工情况。引导学生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2、给食品分类。
让学生在小组计划与组织下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P9中。选派一组在堂上交流填写。
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3、小结: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总结。(分组解决问题,还知道食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拓展训练:
结合课本看“食品里的添加剂”,让学生课下调查。
2 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以下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哪些营养?”
二、实验与总结。
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
准备工作呢?”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教学时,教师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