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学生于支教实践报告【实用3篇】
关大学生于支教实践报告 篇一
我校学生参与支教实践活动,感悟颇深
近日,我校一批学生积极参与支教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中,他们深入农村地区,为当地的学生提供教育帮助。这次支教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拓宽了视野,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次支教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们被分派到了农村地区的小学进行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教室条件简陋、学生们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教学资源匮乏等等。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通过与学生们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
通过这次支教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们意识到,作为大学生,他们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尤其是为那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们提供帮助。
此外,这次支教实践活动也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他们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耐心、有爱心和责任心。他们表示,将来会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
总之,这次支教实践活动对于我校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实践,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增长了见识和人生阅历。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大学生于支教实践报告 篇二
关大学生参与支教实践活动,感受农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我校一批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了支教实践活动。这次实践让我们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次支教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们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为当地的学生提供教育帮助。到达后,他们发现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学生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然而,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了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当地的教师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方面的挑战,学生们还面临着生活条件的艰苦。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然而,学生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通过相互合作和互相帮助,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
通过这次支教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挑战,也看到了农村教育的机遇。他们意识到,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虽然有限,但是教育的需求却非常迫切。他们认识到,作为大学生,他们有责任为农村教育做出贡献,并且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改善农村教育的质量。
总之,这次支教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们受益匪浅。通过实践,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增长了见识和人生阅历。他们表示,将来会继续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为改善农村教育质量而努力。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农村教育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大学生于支教实践报告 篇三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爱心之家支教团招聘暑期志愿者赴贵州义务支教,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我觉得自己有信心,有意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特此以满腔热情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荆州村唢呐嘎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虽然我的好多同学都借此机会出去打工挣钱了,而我是远赴山区花钱,但我仍会无比骄傲向地大家讲述这件事情。这一路上经历的好多事情,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更使我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
接下来就以时间顺序来介绍我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和收获:
2016年x月x日我们来自南阳师院各个院系的六名志愿者乘火车从南阳出发驶向武汉,准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赴贵州义务支教志愿者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我认识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志愿者,刚开始时,虽然大家都穿着同样的带有爱心之家标志的黄色t恤,红帽子和工作牌,但因为各自口音的不同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些许困难,感觉有些生疏陌生,但后来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照片和之前的志愿者所录制的视频
,听到红板小学的瞿老师说的“我们很需要你们”,想着日后的朝夕相伴,突然觉得大家好亲切。因为这一伟大
而神圣的爱心行动,天南海北,我们聚在一起,亲如一家。后来的种种经历和磨难使我们愈加团结,情同手足。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明白了真诚宽容的重要性。大家来自全国各地,都携带有自己家乡的风俗与饮食习惯,而不仅仅是语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关注并包容他人的这些习惯,大家是很难相处的,甚至基本的生存都将是一大难题,更何谈支教呢。
07月11号下午到达贵阳,接着在贵阳进行了两天的卖义报活动,报纸由当地的两家报社提供,所得的钱全买成文具带给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那两天的卖报活动磨出了自信乐观开朗并且宽容的我,也使我有机会看到繁华的大都市背后市民们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第一天早晨我被安排在火车站附近卖报,那里有很多穿着破烂的小孩和老人也在卖报。开始觉得自己好似在跟他们“抢生意”。原本害羞的我就更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了,但是山那边孩子们的文具还要看这些报纸的销量呢。后来走进一条热闹而繁华的小街沿街叫卖。那两天的卖报,使我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有好多人,原本并不需要那两种报纸,或者已经在别处卖过,了解了我们的行动,硬是要再买一份,或不止一份。那天早上,有一位从乡下来赶早市的大伯,他说自己不认的字,却还是买了一份报;还有一位叔叔,买了一份都市报(每份五毛钱),却给了两元钱,之后刚走过去几步,又转过身来把我们叫住,硬塞给我们十块钱,资料共享平台
《关大学生于支教实践报告》(https://)。类似的事情很多,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人,你跟着他,磨破嘴皮地跟他解释,他只一个劲的摇头或说”不要“,这时我会很气愤,真想骂他,但还是忍了。
7月13号早上卖完报纸,中午我们就驱车赶往支教地重新镇和中建乡。在重新镇荆州村高家寨路口我们四个(后来又来了一名志愿者,她孤身一人从武汉赶来,真的很令人敬佩)下车,背着行囊徒步走向传说中的唢呐嘎小学,开始我们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生活。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唢呐嘎小学位于重新镇最边远的荆州村四组(大石板),东北毗邻金沙县安络乡,西南毗邻大方县黄泥塘。全村共有527户人家,总人口1657人,贫困程度在全镇甚至全县都处于前列。
在崇山峻岭中三条小路交汇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唢呐嘎小学与村办公室连在一起,有办公室一间,教室四间。现有师生2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0%,却只有三个复式班。学校有正式教师四人,(有两人即将退休),代课教师两人(均初中文化)。学校操场只有半打个篮球场那么大,两个残破的乒乓球台,一个摇摇欲坠的篮球架和两根生锈的双杠就是这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学校没有宿舍,有一半的学生离学校较远,天还没亮就从家开始走,到学校时已经是开始上早读课的时间了。有好多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一天就只吃一顿饭。孩子们很懂事,下午放学后总是先去山上打猪草或帮家里做家务,然后写作业,很晚才睡觉。这里教学条件在全镇可说是最落后,但因为有这群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唢呐嘎小学今年在全镇的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在前五名内。
这里的自然风光很美,大都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茅草屋随处可见,也有新修的砖瓦房,楼房很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这里的封闭与落后。学校四周全是高高低低的青山。在山与山之间的小片平地或峡谷或山上的缓坡上或岩缝中都种有水稻,烟草,玉米,向日葵,洋芋(土豆),辣椒,茄子,大豆或四季豆(这些就是这里能够生长的所有作物了)。
我们是第一批来唢呐嘎小学支教的志愿者,就像当年红军开辟根据地一样,为了使这里的村民了解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也为了以后的志愿者能够容易的开展活动,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作为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初来此地,对那里的方言饮食风俗都不了解,真的很为难。幸好同伴中有一个也是黔西人,尽管是来自另一个离着很远的乡镇,对这里也不熟悉,但至少语言大致是通的。有她翻译,我们的困难减少很多。但是其他很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这里只有土豆,玉米,辣椒和四季豆,其他的蔬菜大多是从外地运来的,价格不菲,我们一周去镇上买一次菜,买的最多的就是土豆和洋葱(这里我要炫耀一下自己削土豆的工夫了),。因为这两样储存时间长。还有,这里的主食是大米饭和玉米饭(把玉米粒打碎,跟做大米饭的方法一样,但吃起来更干,我觉得很难吃,幸好我们不经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