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彩6篇)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治理措施及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一、引言
空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本文选取某城市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治理措施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该城市居民,了解他们对空气质量的感知和对治理措施的评价;实地观察则通过测量空气质量指标和收集相关数据,对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三、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总体较差。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二氧化硫,其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尤其是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的空气质量更为恶劣,对居民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
四、治理措施
该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工业排污治理、车辆尾气治理、燃煤限制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响应,一些工厂进行了减排措施,车辆尾气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五、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治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空气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六、建议
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建议该城市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居民对空气质量的认知;
2. 加大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力度,加强企业减排措施;
3. 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燃煤污染;
4.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治理区域性污染问题。
七、结论
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该城市在空气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落实各项措施,才能实现空气质量的可持续改善。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水资源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地水资源管理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地的水资源状况、管理措施及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选取某地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该地的水资源状况以及管理措施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了解该地的水资源状况;同时,对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和实践。
三、水资源状况
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该地的水资源状况较为紧张。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过度开采、水源地受到污染、水量分配不均等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给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困扰。
四、管理措施
该地采取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推行水资源优先分配政策、实施水资源税等。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管理效果
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滞后性,管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方面,仍然存在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六、建议
为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管理,建议该地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数据共享,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2. 推行水资源定价和使用权交易制度,激励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水质;
4. 提高农业和工业用水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七、结论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该地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加强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监督,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为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彻底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搞好城市环境建设,武城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党的xxx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在省市有关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布署下有条不紊的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力宣传,积极动员。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高世伦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印制了30多条横幅标语,悬挂在城区主要街道,印制了50000多份明白纸,每周一在城区繁华路口设立咨询台,向来往群众散发,并将环境综合实施方案录成带子,动用宣传车沿街宣传,晚上黄金时间,在电视台播放宣传口号和滚动字幕,以扩大宣传范围。建立长效机制把环境整治纳入规范化轨道,将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增强城区居民的环境观念和参与意识。将门前五包责任制扩大为环境五包责任制,把办公区、生活区纳入综合五包范围。
二、部门密切配合,整治初见成效。
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城区居民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把整治任务细化量化到具体部门,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一)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城区各街道(包括人行道)分地段分配到十一个党委,各市场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整治内容和整治标准,成立环境综合整治督导组,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城区各单位和居民都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对各自的责任地段、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卫生大扫除,督导组对各单位劳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给予通报。清扫道路面积98万平方米,清扫人行道、内街小巷、居民区、集贸市场等70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66个,彻底根治57个,清除垃圾500立方米,完成环卫配套设施2个。
(二)规范户外广告,美化市容市貌。制定了市容市貌治理方案和户外广告设置标准、要求,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灯箱、牌匾、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贴乱画、乱拴乱挂、乱堆乱放等进行登记,归类整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劝说其清理。对拒不整改,听之任之的,组织有关部门强行治理。目前已规范6条街道,共规范广告牌匾124个,用涂料覆盖、酒精擦洗乱写乱画、手写办证广告519处,清理乱拴乱挂、乱堆乱放48处。对墙体广告加大监管力度,责令恢复原貌3处,23个单位对透景墙进行粉刷维护,34个单位的办公楼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高标准的霓虹灯,另外,在城区主要建筑物顶部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牌17处,安装了大功率射灯。城区所有街道都全部安装了路灯,新安装路灯500盏。夜晚来临时,城区夜景五彩斑澜,亮如白昼。
(四)绿化城市,美化环境。搞好大环境绿化和城区公共绿地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提高绿化档次。重新修订城区绿化方案,一街一景,景景不同。动员城区各单位把办公区和生活区内的闲置空地进行绿化。对城区兴武路、顺河街、历亭街、兴隆街、漳南街、北方街及东风路、运河路等进行补植和植树,共植各类树木12万株,对青龙河南段及古贝路进行灌木栽培共计46万株,新增加绿地面积公顷。
(五)规范交通秩序,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首先规范出租车停放。划定三处停车点,北方街一处,向阳路南首一处,汽车站一处,对城区自然形成和以前规范停车点的车辆下达书面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现行规划的停车点和所划定区域进行停放,以前的停车点已经取缔。交警、交通局等主管部门督促、宣传,使出租车谐?泄娣叮?补娣陡髦殖盗?53辆。其次规范乱停车、乱行车。交警、交通局等主管部门对城区乱停车、乱行车的行为进行大力查处,发现一次,给予警告,发现二次或二次以上的进行严肃处理,共查处车辆170多辆次。
(六)治理城市污染,净化城市环境。对不经处理乱排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不达标排放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城区青龙河二期工程已经结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有500米改造完毕,其余正在进行中。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检查力度,有大气污染的厂矿企业烟尘治理必须达标,对各单位取暖的锅炉加大查处力度,排放不达标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不合格的进行关停。
三、再接再厉,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武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关键要在热点、难点上有所突破,健全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打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项目。按照省建设厅制订的《山东省城市环境容貌整治标准》的要求,整治出一批示范街、示范小区、示范广场、示范出入口等。整治出一批示范项目,是对广大居民最好的汇报。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发〔20xx〕111号)精神,我镇切实加强工作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扎实开展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为确保整个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效果,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整个工作的领导。认真对照县政府办111号文件,充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我镇配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突出重点,强化整治,立足长效,着眼提高”的工作思路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目标任务。
(二)大造声势,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杂志及专栏墙报、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多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和秩序意识。并于日,组织全小学1500名中小学生和全镇干部职工在广场集会,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5000份,出动宣传车1台。同时,举行了“城市管理小卫士活动”启动仪式,向校等中小学发放“城市管理小卫士”袖标220个,组织“小卫士”们在周末前往各交通路口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和参与城市管理。并且,坚持市民素质从小抓起,在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文明卫生教育,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安全秩序意识,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对照目标,细化措施。认真对照府办发〔20xx〕111号文件明确的整治目标和内容,充分结合我镇的实际,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1.启动“城市管理小卫士活动”,积极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组织200余名中小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交通路口参与城市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并组织城区中小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清除河沿岸的白色垃圾,保护河道卫生。
2.充分发挥各居委会在环境整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各辖区内的文明卫生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在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开展卫生整治,消除卫生死角,清除城市“牛皮癣”,重点对路段、桥至收费站路段进行了卫生整治,使街道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各社区居委充分利用居委的公开栏,积极向本辖区的居民宣传城市管理和城市整治的意义,加强对居民的环境卫生教育,进一步强化居民的自治管理。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强化重点管理。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各部门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综合整治效果。对各类市场、临街门面、建设工地、修理清洗店、废品收购站等场所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市场管理,美化临街门面,规范建设工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源。积极推进文明治丧工作,向各居委会、广大市民发放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殡葬管理的通告》和镇政府制发的《告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资料,进一步明确文明治丧区的范围、文明治丧开始的时间,强力推进文明治丧工作,禁止在城区举办丧葬活动,努力维护城市环境。
4.探索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城市水平。坚持从机制上、日常管理上探索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体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树立秀城新形象。
(四)建管齐下,巩固成果。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从机制上探索保障,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巩固综合整治取得的实际效果。
二、当前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部分单位及责任人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三)社区居委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
(四)市民素质仍有待提高,部分整治工作推进较为困难。
(五)工作开展资金紧张。
三、后期整治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开展好配合工作,为部门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服务。
(三)不断提高社区居委的自治水平,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深入开展城市创卫工作。
(四)加快公共信息栏建设,合理设置信息栏,逐步消除城市“牛皮癣”。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新渡,xx年6月份,镇人大向镇域市镇人大代表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位市镇人大代表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7月5日前由各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召集人集中收集驻室代表的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交镇人大办公室。xx年7月11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了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并邀请镇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管理分局、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方式
(一)问卷调查
全镇84名镇级人大代表、驻镇18名市级人大代表,除少数代表外出务工等特殊原因没有参与问卷调查,市镇人大代表有94人参与问卷走访调查,问卷设计共24项。发出问卷470张,收回问卷470张。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知本镇村民对目前我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看法:目前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不少死角,有待于加大力度解决。
(二)听汇报、代表座谈。
(三)集中乘车到大关镇小关村参观学习,到本镇老梅村实地察看。
二、目前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镇政府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要求每10天报一次进度,9月底完成专项整治任务。截止目前,已组织上千人上路清扫、清理垃圾480吨,陈旧卫生死角580处、草堆、柴垛500处,投入铲车、汽车180台次,拆除乱搭乱建80处,整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420处,清理牛皮癣280处,空中悬挂物、横幅170处,有效的改善了我镇农村环境。但陈旧垃圾、违章建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亮化绿化、长效机制建立等还存在不小差距。
三、新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镇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镇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
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
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
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四、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
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第一,要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
第二,在美丽乡村和布点村庄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
第三,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现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镇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镇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环境治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关于县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
近日,为扎实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x县xxx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县农委和部分乡镇村居,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情况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停留在拆并几个村,再造一个安置点,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规划不足,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美丽乡村建设多为乡镇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全域带动、协同发展的聚集效应。
(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县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我县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多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尽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但因产业发展投资较大,还处于打造“盆景”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文化产业融入不足。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深入挖掘乡贤村训、人文典故,并且大力建设中心村大舞台、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业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但就全县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上还没能形成同频共振局面,发展结构单一,没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并村推进,群众生活将更加集中,探索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的体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建成后的乡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我县目前对已改厕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建立全覆盖式的后续管护机制。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主体作用发挥 不明显。
二、意见建议
(一)统筹规划,凸显差异化发展。在编制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要综合考虑农村地理特征、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相结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现代化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依据规划,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二)抓好衔接,打造乡村产业新格局。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相结合,以此来扶持我县美丽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农产品资源整合,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在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观光体验产业,推动形成农旅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提供发展后劲。
(三)深度挖掘,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要依托产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实施“”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民宿体验相结合,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广度与深度,借助各类平台和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品牌,扩大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选特色乡村文化示范项目打造,做大做强本地乡村文化品牌。
(四)创新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要把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参与转变,探索并推广村事民定协商民主议事会,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让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力求取得最大共识。完善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考评机制,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革命”工作后续管理作为乡镇常态化工作,强化日常性监督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成后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建议政府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革命”工作的各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门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协调配合,项目安排无缝对接,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审计、xxx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提升整合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