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推荐6篇】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宜宾河流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宾地区河流文化的深入调研,介绍了宜宾河流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旨在对宜宾河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宜宾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这些河流不仅给宜宾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独特的河流文化。本文将对宜宾的河流文化进行调研,以了解宜宾河流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为宜宾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宜宾河流文化的历史渊源
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宜宾地区的河流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托,人们在河流上捕鱼、种植农作物,并通过船只进行交通运输。同时,宜宾地区的河流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纽带,人们通过河流传播和交流各种文化。
三、宜宾河流文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宜宾已经建设了许多沿河而建的公园和景区,使得宜宾的河流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承。同时,宜宾还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推广和传承河流文化。
四、宜宾河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宜宾的河流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增加对河流文化的研究力度,挖掘和整理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和档案。
2. 加强对河流文化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河流文化的知识。
3. 组织开展各类河流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激发公众对河流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加强对河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保持河流的清洁和生态平衡,为河流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利条件。
五、结论
通过对宜宾河流文化的调研,我们发现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发展现状。然而,宜宾的河流文化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希望本文的调研结果能为宜宾河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宜宾河流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宾地区河流文化的调研,探讨了宜宾河流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对宜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宜宾河流文化的多重价值与影响,为宜宾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
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是宜宾独特的文化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本文将通过对宜宾河流文化的调研,探讨宜宾河流文化的价值与影响,为宜宾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二、宜宾河流文化的历史价值
宜宾地区的河流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宜宾地区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宜宾的河流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宜宾风格。
三、宜宾河流文化的艺术价值
宜宾的河流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宜宾的河流景色优美,山水相映成趣,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宜宾的河流文化还体现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成为了宜宾地区的文化符号。
四、宜宾河流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宜宾的河流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宜宾地区的河流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宜宾的河流文化还为当地的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提供了市场,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宜宾河流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宜宾的河流文化对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宜宾的河流文化传承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同时,宜宾的河流文化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教育,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六、结论
通过对宜宾河流文化的调研,我们发现宜宾的河流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宜宾的河流文化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希望本文的调研结果能为宜宾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文明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并赋予了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今天所讲的文明城市主要是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而文明城市称号则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早在1898年,梁启超就在《文明之精神》一文中写道“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所以说文明创建不是一项单一的创建工程,而是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如何让文明创建统揽各项经济社会工作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1.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法制保障机制, 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而法制建设是实现这一工程的根本保障。( 1) 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引导市民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好环境资源。( 2) 出台必要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制定有关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等, 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 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 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责任。( 3) 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4) 加强管理与监督。将生态建设纳入人大、政协执法检查和监督视察工作日程, 坚持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结合的道路, 加大环保的监管力度。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1)城区绿化景观建设。扩大城市出入口的绿化规模, 优化植物配置, 营造有特色、有规模的绿色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和魅力的窗口;广泛开展城区绿化广场、公园、绿色居民小区、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依托城区现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形成市区开放、循环的环境和景观系统。( 2) 工业区、老城区和边缘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植物密度,利用规划手段调整绿化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投入,对公共绿地、道路和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给予支持。(3)城郊大环境建设。按照生态需要整合城郊防护林、经济林、生产林地以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范围,划定绿线、确定指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要根据季风变化和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类别情况,优化植物配置,最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
(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1、更加注重“结合”机制的建立。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和社会管理工作,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基层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工作“同策划、同部署、同监督、同考核”的结合机制。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创建考评达标项目,在工作中推进、在考核中体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推动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文明办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形成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一个“社会管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你我共创”的良好局面。
2、更加注重活动载体的建设。
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道德讲堂等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和平台建设,使其共同服务于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更加反映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共同特性。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内涵,丰富创建活动形式与内容,使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目标责任制,抓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科教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 1) 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 2)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充分发挥电大、普通高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3)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营造利于人才引进、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 完善人才绩效考评机制, 造就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4) 加快文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多种改革途径和办法, 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
二、如何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创建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一、礼貌单位建立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委成员为核心、以各班班主任为骨干的礼貌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把实施科学人文的学校管理与礼貌单位建设紧密相结合,认真落实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讨论和部署学校的各项具体任务,真正做到了建立规划周全、目标明确、工作全面、职责落实。先后被评为钦州市普教工作先进群众,灵山县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灵山县科协、教育局、共青团授予“爱科学月”先进群众等。
二、切实加强了思想道德风尚建设优美散文摘抄
我校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对全体教师进行爱国主义、群众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与道德风尚建设相结合,透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考评办法》等活动,以内在的素质彰显形象,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三、加大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占地面积1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94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顾小白经典语录
逐步完善,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备和校园建设,设立了播放、仪器、体育、图书等功能室;建成了一栋四层20个标准教室,安放了校园广播;投资了30多万元建设学校围墙和校园硬底地板;建成了24个文化宣传窗。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宽阔洁净、绿树成荫,为师生带给了优雅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2、学校用心开展汇演、书画比赛、板报比赛等活动,为学校建立了健康、礼貌的氛围;最近年来,我校教师和学生用心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并获得了许多殊荣:学校参加镇田径户外会总分分别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学校文艺队参加镇文艺汇演分别荣获一等奖;学校书画队参加县级比赛获三等奖。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0)》,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黄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发展时期。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
调研中,这个问题的映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诗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政府、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包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
这是调研中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家普遍映,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xxx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二)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
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汉市于20xx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xx-2010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0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转制力度,深化体制
针对文化体制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xx年、20xx年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一是用人制度,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
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
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力推进招商引资。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xx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20xx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汽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汽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梳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实施精汽牌战略,形成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二、湖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
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
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影响的“电视湘”、“出版湘”、“电影湘”、“文艺湘”,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20xx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团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亿元,资产总值达52亿元。湖南广电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20xx年媒体广告收入亿元。
湖南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在全国确立了“出版湘”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美誊。
广电业发展迅速。1993年来,湖南省xxx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和实践“广播、电视、宣传、产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节目生产能力、经营创收、固定资产等3个方面实现了“超十倍”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实力的增强,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断扩。湖南卫视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在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拥有9000多万用户,覆盖人口亿,赢得了电视湘的美称。其控股的电广传媒公司上市,到20xx年又增发5300万新股,募集资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成绩令人瞩目。湖南有得天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年均增长18%。“九五”期间累计旅游创汇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3%,年均增长,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20%。20002年全省旅游业收入246亿元,占全省GDP的。
文化娱乐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湖南剧院、田汉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四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歌厅演出盛极一时,一无二的长沙歌厅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极关注,20xx年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
3、产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宜宾河流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我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认真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工会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要求做好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县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县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体计划。
二、做好宣传教育
我们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获得合法报酬的必然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应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上多做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全体职工享受正当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享受到各项国家规定的福利。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之家,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我们把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我县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各用工单位和个人知晓,为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得到较好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三、开展督促检查
我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个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到各个用工企业进行检查。各工作组共走访调查了近20个单位的5000多名职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多的用工单位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执行该项制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企业自身运转困难,不能保证正常工资发放。
我县总工会今后要将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下去,对有能力却不执行该项制度的用工企业加大督查力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都暂时没有能力落实该项制度的企业,也要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防止出现企业作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