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8篇(精简3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8篇 篇一: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前,制定一个有效的工作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工作计划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一、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审计范围是指审计所涉及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有助于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避免偏离审计目标。
二、确定审计方法和程序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确定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审计方法是指进行审计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审计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审计工作的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明确各个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根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和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制定时间计划和工作进度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计划和工作进度。根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评估审计工作的时间和资源需求,制定一个可行的时间计划和工作进度。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
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监督和评估工作进展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后,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进展。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七、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后,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计划。总结经验可以帮助吸取教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根据总结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计划,提高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八、加强培训和学习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前,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密切关注审计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水平和竞争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有效的工作计划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对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有所帮助。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8篇 篇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中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明确风险点和风险因素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风险点和风险因素。风险点是指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节点,风险因素是指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明确风险点和风险因素有助于确定风险控制的重点和方向,避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二、加强内部控制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
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可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提高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可以防止数据和信息的泄露和篡改,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密码保护、访问权限控制等措施,加强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
五、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定期报告、跟踪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工作交流等方式,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七、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有所帮助。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8篇 篇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一篇
审查企业领导干部所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结合企业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确定其在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1.内部环境。审查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效制定和实施等。
2.风险评估。审查企业是否能够及时识别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是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等。
3.控制活动。审查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有效,能否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是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能否在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及时沟通和反馈,是否建立反舞弊机制等。
5.内部监督。审查企业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二篇
1.抽调公司组织人事部、企业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宣读离任领导干部述职报告,进行民意测评。按评定的要素,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具体涵盖科学经营决策、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廉洁自律等主要六个方面,分别以(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五个等次,由参加测评人员选择。测评时单位领导应当回避,并以不记名填表方式进行。测评后,由审计组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纳入到审计结果的评价之中。
2.根据公司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应履行的责任即: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法纪责任三方面的内容。围绕与企业领导干部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经济效益情况,内部控制管理的健全,遵守国家法纪法规等方面,对其在任职期内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
附件:
1.审计需提供资料清单;
2.内部控制调查表;
3.领导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民主测评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三篇
用表格列示,如下表。
这个表最好是在excel上面填数字,设置好公式,最后再往word上贴。一旦有调整,excel的链接就能自动变化。前四行比较好填,直接引用资产负债表数。客观因素增加和减少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这两行的数字要自己找。
客观增加因素主要包括:股东追加的投资、无偿划入、因改制等评估增值、税费返还、会计政策变更。这些事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是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都是外在因素导致增加的,所以叫客观因素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
客观增加因素主要包括:无偿划出、因改制等评估减值、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上交的利润等。
客观因素增加和减少,可以交给小朋友来统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四篇
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构建反腐倡廉体系中的作用,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表》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_关于“八项规定”要求,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原则,充分发挥审计在监督、考核、管理和任用领导干部,促进其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要求,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以及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情况。当前特别要关注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_《若干意见》,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中廉洁从政的情况。
三、项目安排和审计内容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委托,积极稳妥地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式为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如果离任审计数量较多,则不安排任中审计,如果离任审计数量较少,则按照组织部要求,有计划地安排部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
审计内容:一是以财政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途径,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二是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是否认真贯彻执行,特别是贯彻落实苏区振兴发展有关政策是否坚决、有力;三是部门、单位内部是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四是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各项财政性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专项资金是否合法合规并有效利用。五是“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否得到有效地控制等。揭示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
中不真实、不合法、资金使用效益差、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着重从制度层面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审计的具体要求
(一)认真做好审前的调查工作。了解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有关的情况,听取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收集相关资料。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在审计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要求、审计组织、审计方式、延伸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事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三)组成精干的审计组。挑选业务精通、有责任心、事业感,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的审计人员任审计组长,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四)认真履行审计程序。严格按照《_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审计进点前的公示,变闭门审计为开门审计,实行“一谈二会三制”:即背靠背,个别谈话、进点时召开座谈会和要情分析会、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度,认真负责地出具审计结果报告。
(五)提高审计评价质量。审计评价应坚持明确具体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领导干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和执行情况、经济事务管理情况、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为重点,严格区分现任和历史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工作失误与渎职及贪赃枉法的界限,客观、真实、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六)充分发挥全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充分利用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部门信息资源,经常向联席会议汇报情况,征求意见,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及时通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和解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进行和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打好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五篇
1、企业内部的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2、任期内审计单位在银行和非银行机构设立的全部账户的情况,包括已注销的账户;
3、企业章程、有关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情况;
4、任期内历年资产经营计划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5、任期内历年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6、任期内重大投资项目及实施结果,对外投资项目明细表;
7、任期内全部协议书及经济合同;
8、任期末各种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清理明细表;
9、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会议记录;
10、任职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专门材料;
11、任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及检查机构作出的重大事项检查结果、处理意见及纠正情况资料;
12、任期内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等事项出具的有关报告等;
13、审计机构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六篇
重点审查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等方面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盈利能力状况审计。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能力。
2.资产质量状况审计。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重点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按照企业领导干部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核实企业领导干部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以及任期内因客观因素新增的不良资产。
3.债务风险状况审计。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可参考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等。
4.经营增长状况审计。主要通过市场拓展、资本积累、效益增长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资本增值状况及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七篇
1.首先摸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投资的性质和种类,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几个金额较大的项目,有步骤地审计其立项情况,投资方案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审查其决策的背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决策的效果情况。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2.对外投资是否真实,投资决策程序及批复是否规范,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投资回报;对外投资核算的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是否及时、正确,有无投资收益(损失)不入账的情况;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转回与核销是否符合规定。
3.对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歇业的公司,对已歇业公司的审计报告、歇业申报程序、资产清算申报表等歇业资料进行核对。并对应收回的投资款与本公司财务部账面实际收回的金额进行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第八篇
审查企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以下简称“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是否建立健全,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等内容,明确企业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负的责任。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是否建立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制定的基本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经决策机构集体讨论、由企业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问题。
2.重大经济决策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
3.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或审批,所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是否存在损害本企业利益的条款。
4.重大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执行,是否明确了具体的管理部门,是否进行过程监控。
5.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决策方案中有无预防和控制风险转化为损失的应对措施,决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是否给企业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