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经典6篇】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设计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学会设计并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

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准备:

- 0.1 mol/L 硫酸钠溶液

- 0.1 mol/L 碳酸钠溶液

- 0.1 mol/L 盐酸溶液

- 0.1 mol/L 硫酸溶液

- 烧杯、试管、玻璃棒

- 计时器

2. 实验操作步骤:

a. 将100 mL 0.1 mol/L 硫酸钠溶液倒入烧杯中;

b. 分别取两个试管,将其中一个标记为“实验组”,另一个标记为“对照组”;

c. 实验组试管中加入10 mL 0.1 mol/L 碳酸钠溶液,对照组试管中加入10 mL 0.1 mol/L 盐酸溶液;

d. 实验组试管中加入一根玻璃棒,轻轻搅拌,开始计时;

e. 每隔10秒记录实验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f. 当实验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为淡黄色时,停止计时;

g. 在对照组试管中重复同样的步骤,记录对照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组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反应速率较高;

2. 对照组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反应速率较低;

3. 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溶液中的碱性指示剂颜色变化;

4.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溶液中的酸性指示剂颜色变化;

5.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教学延伸:

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能够深入理解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应用,讨论反应速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结论:

通过这个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机理。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引入实际运用的案例,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领域;

2. 掌握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能够自主设计并进行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a. 食品酸碱度的调节:介绍食品中酸碱度的重要性,并讨论常用的食品酸碱调节剂;

b. 食品防腐剂的应用:讲解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c. 食品色素的应用:介绍食品色素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食品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 水质净化:讲解水质净化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水质净化实验;

b. 大气污染防治: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尾气排放;

c. 垃圾分类与处理: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垃圾分类实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化学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和个人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

通过这个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领域,并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背景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揭题]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1、分子组成:CH4

  [提问]碳原子需要形成xx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60实践活动并小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

  [板书]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C—H键比较牢固。

  [过渡]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展示]贮存甲烷气体的装置,并结合甲烷的式量,让学生判断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质。

  1、对于一种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物质,我们研究它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2、甲烷能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等物质反应吗?

  3、如何设计上述实验?

  [探究活动]根据以上预测,分别设计甲烷能否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反应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演示实验]将氯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设问]1、点燃甲烷前应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检验甲烷的产物?点燃[学生活动]上台板演:CH4+2O2→CO2+2H2O

  [板书]2、化学性质

  ⑴甲烷较稳定,不与水、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

  ⑵甲烷的氧化反应:CH4+2O2点燃→CO2+2H2O

  [过渡]甲烷除了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外,还会在光照情况下跟氯气反应。

  [演示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边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边提示学生在观察重点实验现象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讲授]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部分的关键词,

  [投影]电脑模拟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气的取代反应的动画

  [板书]⑶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光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CH4+Cl2→CH3Cl+HCl

  [提问]CH4与Cl2反应后产物有几种?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种产物最多?

  [学生活动]完成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随堂巩固练习

  [投影]甲烷的三点利用及图片

  [课堂小结]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和热解反应。它主要取决于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取代反应是甲烷的特征反应。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65课后习题1、2、3、5、6

  2、查阅资料,从反应形式、反应条件、反应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几个方面比较取代反应和我们学习过的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以比较兴奋高昂的情绪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在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时,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回忆,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甲烷的性质,始终紧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利用学生探究活动、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取代反应的实质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甲烷的性质的探究活动这一块要注意控制时间,否则很容易让这一块内容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法,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再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实验探究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通过探索实验、现象比较、设疑诱导、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通过多媒体画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五

  一、设计思想

  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学习中应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学习,积极想象等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和手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探究、比较发现、推理论证等方法,通过复习联系旧知识,架设探究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答疑点拨强化拓展”“变式探讨体验归纳”“联系实际讨论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讨论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质疑和提出各种假设,并寻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入】大家都喜欢喝糖水,你们知道一块糖投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糖在水里面能无限度溶解吗?为什么会饱和?饱和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实验一:以蔗糖溶解为例(结合flash动画),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微观过程,宏观再现

  [意图: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借助浅近的类比关系,作知识的填补,以取得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同步,获得化学平衡的最初认识。]

  【问题】

  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哪两个过程?

  ②随时间推延,两种过程速率如何变化?

  ③当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④用何种实验可以证明饱和溶液两种过程仍然存在?

  ⑤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是加入溶剂,原状态有何影响?

  [意图:以蔗糖溶解平衡为例,设计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点拨,强化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组织好前述探究活动的讨论交流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答疑点拨;学生回忆,讨论,归纳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做好知识的强化与拓展。

  【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究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②随着溶解进行,溶解速率逐渐减小,结晶速率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相等。

  ③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外观”上晶体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质的浓度不变,即达到了溶解平衡状态。

  ④(提示:初中CuSO4晶体的制备实验)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颗不规则形状的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的形状变成规则,但质量不变,由此可以说明,溶解平衡时,溶解和结晶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flash动画】再现溶解平衡时,V溶解=V结晶≠0

  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速率增大,继续溶解;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继续有固体溶解。所以,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会被破坏。

  [意图:以溶解平衡为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征;多媒体动画演示晶体的溶解、饱和溶液中晶体形变质不变、晶体溶解微观解释等,使学直观形象的探究、分析问题,并得出溶解平衡特征]

  【板书】化学平衡

  溶解平衡的建立

  1、溶解——结晶——可逆过程

  2、V溶解=V结晶≠0→溶解平衡

  (动态平衡、浓度不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

  【探究】实验二:对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CO2+H2反应中起始和反应不同时间时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催化剂1200℃)。

优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

  ⑴把时间留给学生;

  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

  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从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实验研究

  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

  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

  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

  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

  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设计与实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

  交流与评价:

  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

  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

  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

  3、引申与提高

  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

  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和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

  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

  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登录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各类电池介绍(水果原电池、自制电池等),科学家或科普文章,环境与电池等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相关文章

台湾美食高中作文600字【经典6篇】

台湾美食高中作文600字 第一篇埋头功课,不经意间,桌上多了一碗粥。一碗粥,丝丝热气下掩着似浮萍一般的绿豆,几片花瓣如卧在水中的白荷,剔透的米粒折射着诱人的光泽,灯光下粼粼的粥面演绎着荷塘月色。张开了...
高中资料2014-05-03
台湾美食高中作文600字【经典6篇】

高中亲情的作文600字【实用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关于亲情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
高中资料2012-04-07
高中亲情的作文600字【实用6篇】

被忽略的事的作文高中(经典6篇)

被忽略的事的作文高中 第一篇有时候我们忽视了身边的一个动作,但是它却能够温暖我们的心。在我们周围,随处都能看到很多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被忽略的事,但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寻找身边的一点一滴。在一个寒...
高中资料2019-08-02
被忽略的事的作文高中(经典6篇)

我会记得高中作文【精选3篇】

时光匆匆流逝,让人们来不及抓住什么,唯有那句叮咛萦绕在我的耳畔,挥之不去。 转眼间,一个只知躲藏在母亲怀中允吸着新鲜的乳汁,而且时常哭闹无知的我,现已是十八岁少女,正值花季,也算食了些人间烟火。渐渐的...
高中资料2014-03-03
我会记得高中作文【精选3篇】

高中魔方学校简介范文【通用6篇】

高中魔方学校简介范文 第一篇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魔方,我很快就学会了把魔方的一面还原。前段时间看“最强大脑”,发现电视上的大哥哥玩魔方玩得很神奇,把眼睛蒙住后几下子就把六面还原好了,我既好...
高中资料2012-06-04
高中魔方学校简介范文【通用6篇】

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变阻器》教学设计【实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变阻器》教学设...
高中资料2018-07-02
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变阻器》教学设计【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