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实用3篇)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2. 学生能够将铅笔长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学生能够用不同单位(厘米、毫米)表示铅笔的长度。
教学重点:
1. 使用标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2. 将铅笔长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
1. 用不同单位表示铅笔的长度。
教学准备:
1. 一些铅笔。
2. 标尺。
3. 单位卡片(厘米、毫米)。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让学生回忆一下铅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铅笔的长度?
Step 2 学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教师出示一支标尺,讲解标尺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标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Step 3 探究铅笔长度的大小顺序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长度顺序。然后,学生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铅笔。
Step 4 单位的引入
教师出示单位卡片(厘米、毫米),讲解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们使用标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用不同单位表示。
Step 5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铅笔,并要求学生用标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学生们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检查。
Step 6 小结与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2. 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长度。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使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2.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长度。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一些铅笔。
2. 直尺。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让学生回忆一下铅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Step 2 学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教师出示一支直尺,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Step 3 探究未知长度的计算
教师出示一支已知长度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如何计算未知长度的铅笔。然后,学生们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长度。
Step 4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明有一支铅笔,他想知道它的长度,他应该如何做?
Step 5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铅笔,并要求学生使用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长度。然后,学生们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检查。
Step 6 小结与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三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