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关于长方体的图片和定义。

2. 长方体模型(可使用纸盒制作)。

3. 学生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通过展示幻灯片,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强调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且相邻面互相平行。

步骤二:观察和讨论

给每个学生一个长方体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模型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以及面的边长和相邻面的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长方体的性质。

步骤三: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长方体模型。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否都是矩形?为什么?

2. 长方体的相邻面是否都平行?为什么?

3. 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否都有相等的边长?为什么?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最后,总结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

发给学生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彼此讨论和解答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步骤六:拓展和应用

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实例,并用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加以解释。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并记录。

步骤七:课堂反思

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1. 你觉得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容易理解吗?为什么?

2. 在小组讨论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难点?

3. 在课堂练习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较容易解答?哪些问题较难?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和合作学习,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知识。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关于长方体的图片、定义和计算公式。

2. 长方体模型(可使用纸盒制作)。

3. 学生练习册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通过展示幻灯片,向学生复习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引入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展示计算公式。

步骤二:观察和讨论

给每个学生一个长方体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测量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长方体模型。让他们合作测量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表面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比较结果。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他们的测量和计算结果。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最后,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

发给学生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可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步骤六:拓展和应用

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实例,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测量和计算。

步骤七:课堂反思

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1.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哪些?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有效?

2. 在小组探究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难点?

3. 在课堂练习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较容易解答?哪些问题较难?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掌握计算表面积的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应用能力,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P27~29例题1~2

  1、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直尺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12条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出发,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明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12个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直观的、实验的和论证的方法进行探索,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操作、想象等活动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在图形比较中认识长方体。

  师:长方体与左面的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归纳: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每个平面图形都只有一个面,而长方体有6个面。

  引导学生按照相对的顺序来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

  出示:对比图

  师:这2个也是立体图形,长方体与它们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归纳: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归纳: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揭示课题:认识长方体

  (设计意图:在比较、辨析中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不仅有了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的标准,也有了推导长方体的其他特征的依据。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判断的标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无从谈起。)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揭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分组探究,全班交流。

  (1)提出研究角度: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同桌合作,观察学具研讨特征。

  (3)全班交流,师生梳理各组的研究成果。

  追问:你怎么证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

  引导:不仅可以通过“观察”或者测量得出结论,还可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进行推理:长与宽分别相等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追问:除了用“数”的方法知道棱的条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引导:因为每个面内有4条棱,共有6个面,并且每条棱都出现在2个面内,所以长方体共有棱4×6÷2=12(条)。

  追问:除了“数”的方法知道顶点有8个,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引导:因为每个面都有4个顶点,共有6个面,并且每个顶点都出现在3个面内,所以共有顶点4×6÷3=8(个)。还可以:因为长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有2个端点,并且每个顶点都出现在3个面内,所以共有顶点4×6÷3=8(个)。

  (设计意图:为了得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不满足于学生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还尽量引导学生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这个结论;关于长方体的棱数和顶点数,不满足于学生能数出正确的结果(逐个计数或按群计数),还力求让学生在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已有的知识推算,以强化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从而实现了“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结合”。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形成表象,理解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

  师:在直观图中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这个长方体的样子。

  显示:逐步擦去长方体的若干条棱

  师: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来的样子吗?为什么?

  直至最后,发现最少保留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这三条棱的长度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知道“长、宽、高的定义”,是否意味着学生就理解了长、宽、高对于长方体的重要性?恐怕还未必。经历了上述过程,学生才深刻地体会到“长、宽、高决定着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一旦长、宽、高确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经历上述学习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也得以培养。)

  三、应用练习。

  1、请你分别算出下面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单位:cm)

  2、判断:下面的小棒能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

  3、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对应物体。

  4、在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漆,再切割成27个小正方体。

  三面有漆的小正方体有()个

  两面有漆的小正方体有()个

  一面有漆的小正方体有()个

  没有涂漆的小正方体有()个

  (设计意图:长方体的特征如何才能深入脑海?如何才能在需要运用的时候灵活调用?这仅凭之前的实物触摸、课件观察,学生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的。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加以深化。根据小棒图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小棒能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判断的过程就是对长方体棱的特征的应用。如果图1中的小棒经过梳理可以分成图2中的3组,每组皆有等长的4根小棒,那么这些小棒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否则不能。

  而安排“根据长、宽、高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物体”这个环节,是期望借此在学生头脑中再造空间对象在大小方面的表象,使得学生原本对长方体的粗略感知——尺寸不一、形状各异,通过想象的过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可用长、宽、高来具体地刻画,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解决题目4中的问题就是长方体特征的应用:三面有漆的在大正方体的顶点处,有8块;两面有漆的在大正方体的12条棱上(端点除外),有(3-2)×12=12块;一面有漆的在大正方体的6个面上(四周除外),有(3-2)×6=6块;没有涂漆的小正方体有1个。)

相关文章

被小鱼亲吻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经典3篇)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了旺山游玩,吃好饭后妈妈还带我去泡了温泉,被小鱼亲吻作文。我最喜欢游泳,可现在天冷了,爸爸说游泳池水太凉,要等明年夏天再去。这里的水是热的,听说也可以游泳,我急忙换上了泳衣,小学生作文...
小学资料2011-09-09
被小鱼亲吻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经典3篇)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
小学资料2011-06-05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精选3篇)

小学女生开学物品(优选3篇)

入学前,要做好相应的各种准备,小学女生开学必备物品。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小学女生开学必备物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准备各种...
小学资料2017-09-04
小学女生开学物品(优选3篇)

小学生4年级作文今天我当家(经典6篇)

小学生4年级作文今天我当家 第一篇周末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在双休时选一天当家。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可是亲身经历了一天之后,才彻底体会了父母当家的辛苦。“叮铃铃、叮铃铃……”,恼人的闹钟一大早就把我...
小学资料2012-05-05
小学生4年级作文今天我当家(经典6篇)

小学生作文美味的牛排9篇【优质3篇】

小学生作文美味的牛排 第一篇既香气扑鼻,又*泽鲜明;既美味可口,又好吃不腻;既**甜甜,又十分有嚼劲……这些词用来形容糖醋排骨实在是太合适了。糖醋排骨是一道十分常见的菜,不论是在中餐厅、西餐厅,还是小...
小学资料2018-09-04
小学生作文美味的牛排9篇【优质3篇】

嫦娥送我玉兔当宠物作文【推荐3篇】

嫦娥送我玉兔当宠物 砂子塘小学三(4)班郭妍 来到月球的第五个早晨,我起来觉得闷得慌。肯定是这几天高兴事太多了,才不觉得月球太安静。今天一大早起来,爸爸妈妈都出去种水果了,家里只有一条整天想着吃月...
小学资料2019-06-08
嫦娥送我玉兔当宠物作文【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