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马说》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这首诗的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朗读《马说》这首诗。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小诗。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这首诗的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朗读《马说》这首诗。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马说》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马儿奔跑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马的印象。
2. 呈现:将课文《马说》投影或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一读这首诗,了解其内容。
3. 深化理解:通过教师的解读和引导,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解释马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朗读《马说》这首诗,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5.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依次上台朗读《马说》,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6. 创作小诗:让学生仿照《马说》的格律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小诗,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延伸
1. 让学生通过观赏和欣赏其他名家的诗歌作品,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的准确性等方面。
2. 收集学生创作的小诗,评价其运用修辞手法的正确与否,以及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度。
《马说》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这首诗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马说》这首诗,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小诗。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马说》这首诗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马说》这首诗,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马说》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欣赏马儿奔跑的音乐和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马的印象。
2. 呈现:将课文《马说》投影或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3. 欣赏分析: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马说》这首诗的诗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4. 创作欣赏: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向全班展示,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创作小诗:让学生自由创作自己的小诗,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了解名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其他名家的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2. 收集学生创作的小诗,评价其艺术表达和思想情感的深度。
《马说》教学设计 篇三
《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