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课文学习: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诗歌鉴赏: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语言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语言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过程:
1.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大意;
2.导学:通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重点内容;
3.阅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5.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诗歌鉴赏: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7.语言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8.复习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课文学习: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诗歌鉴赏: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语言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2.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语言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过程:
1.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大意;
2.导学:通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重点内容;
3.阅读训练: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5.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诗歌鉴赏: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7.语言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8.复习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及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评议课程标准》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三、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
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语文园地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五、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