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中,我们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掌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和排序、简单的几何形状、时间和金钱的认识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加减法运算
a) 复习小学一年级所学的加减法运算,巩固基本的计算能力。
b) 引入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c) 练习加减法的口算和应用题。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a) 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培养学生的数的概念。
b) 练习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数的比较,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3. 几何形状
a) 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特征和命名。
b) 练习观察和绘制各种几何形状。
4. 时间和金钱的认识
a) 学习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学习读写时间的方法。
b) 学习元和角的概念,学习金钱的认识和计算。
5. 数的应用
a) 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b) 练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
4.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
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 期中评估: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试,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3. 期末评估: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试,总结和评估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