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精选3篇】
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篇一:探索自然与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
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4. 了解地球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
a.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b.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c. 七大洲和五大洋的位置。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b. 地球的公转运动;
c. 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3. 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a.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阳光直射;
b. 地球四季的变化规律;
c. 四季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4. 地球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a. 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
b.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
c.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七大洲和五大洋的位置等,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能力。
2. 实验法:通过自制地球仪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的探究任务。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
2. 探究:让学生自制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讨论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的调研报告,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以及地球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观察地球形状和大小、自制地球仪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调研报告的内容和展示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篇二:探索地球上的资源与环境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2. 掌握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3. 理解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4.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a.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b. 矿产资源(金、银、铜、铁等);
c. 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2. 地球上的人文资源
a. 人力资源;
b. 文化资源;
c. 旅游资源等。
3.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a.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b. 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性。
4. 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a.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b.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 学习环保知识和行动的意义。
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视频观看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和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资源丰富的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资源的注意。
2.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讨论它们的价值和利用方式。
3.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和环境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并撰写实地考察报告。
6. 总结:让学生总结地球上的资源分类和分布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观察资源和环境图片、实地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报告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篇三
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