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精简3篇)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篇一: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精神的故事
在某幼儿园,有一位老师叫小李,她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互助合作精神。有一天,小李带着一群三岁的幼儿去参观动物园。在参观过程中,小李给每个幼儿分发了一袋食物,让他们喂食动物。
其中一个幼儿叫小明,他看到自己手里的食物很快就被周围的动物抢光了,而其他幼儿手里的食物还有很多。小明感到非常不开心,开始哭闹起来。小李看到了这一幕,走过去轻轻地问他:“小明,为什么你不高兴呢?”小明抽泣着回答:“因为我的食物被抢光了,我没有多少了。”小李笑着说:“那你看看其他的小朋友,他们还有很多食物,你可以跟他们一起分享。”小明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小李把小明带到了一个幼儿园的角落,让他跟其他几个幼儿一起分享食物。小明开始不情愿地把自己剩下的食物分给其他幼儿,但随着他们的微笑和感谢,他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最后,小明甚至主动把其他幼儿手里的食物也分给了那些没有得到食物的动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品德和价值观。通过这次经历,小明学会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他明白了分享的快乐,懂得了帮助他人的善良。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将伴随他一生,并在他日后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篇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故事
在某幼儿园,有一位老师叫小王,她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一天,小王带着一群四岁的幼儿去户外进行创意绘画活动。她给每个幼儿发放了一张画纸和一盒颜料,然后告诉他们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景。
其中一个幼儿叫小芳,她非常害羞,不知道该画些什么。小王看到了她的困惑,走过去轻声鼓励道:“小芳,你可以用你的想象力画出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不要害怕,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画出美丽的作品。”小芳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动笔。
小芳的画纸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颜色,但她还是没有画出一个完整的景象。这时,小王走过来,看着她的画纸说:“小芳,你可以试试混合颜色,创造出新的颜色,然后用这些颜色画出你喜欢的东西。”小芳听从了小王的建议,她开始尝试混合颜色,然后用这些新颜色勾勒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创造出独特的作品。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并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幼儿将会在创造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篇三
关于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
(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
(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
(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如何玩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玩具是我的
晨间
桌面游戏时,浩浩(2岁10个月)和霖霖都在建构区玩积塑,盛积塑的玩具筐一开始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从中间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为个子小从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难,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边,旁边的霖霖从另一边拉住筐子不放,两人争执起来,筐子被扯得有点变形,浩浩看到霖霖拉着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声申辩:“玩具筐应该放中间!”浩浩根本不听,还是使劲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点泄气地松手,求助地看着我。分析:
桌面游戏时,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间一直以来成了一条默认的规则,个子小的浩浩因为拿玩具有困难破坏了这条规则遭到霖霖的反对,一个坚持遵守规则,一个执意破坏规则,冲突便发生了。严厉制止或者帮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来可以很快化解争执,但是于孩子的内心不会有任何触动。
我想劝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间,就问他:“浩浩,你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这里?”“因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边从玩具筐里拿玩具边说。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确实他的比较少,应该与他够玩具困难有关。我又问他:“如果其他小朋友还想用玩具,可是筐子离得太远够不着怎么办?”浩浩抬头看看周围的小朋友说:“那我就给他、她,还有他……(浩浩指着没有和他争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给他(浩浩指着霖霖强调不给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着玩就可以,不用你给的。”我说。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边玩边坚决地说。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边别人拿玩具也有困难来教育浩浩,浩浩因为有切身体验,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又倔强的浩浩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采用了逃避问题的方法从侧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会对他不友好,并对老师的说教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时,因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间小了,玩积塑时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来。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头看看玩具筐没有反对,继续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对老师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没有反对,说明他从内心里已经意识到错误并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况且玩具筐放在自己这边实实在在缩小了玩玩具的空间,但是倔强的他还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选择了在地上玩。
一会儿,浩浩拿着插好的积塑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
“我插的是树林。”浩浩得意地对我说:
“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
可爱的浩浩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
反思:
浩浩因为不足龄,初入园时我们对他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很多事情都依着他,这次他在游戏中抢玩具筐与我们平时或多或少地宠了他有关。但这个事件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桌面游戏时没有关注到象浩浩这样拿玩具有困难的幼儿,所以没有调整游戏场地与规则。事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抢玩具筐对不对?“拿不到玩具怎么办?”“玩具放在哪里玩起来更方便?”让幼儿自己来修订规则,选择游戏场地与玩法,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