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影评赏析(优质3篇)
桃姐影评赏析 篇一
《寻梦环游记》:让我们重新思考亲情的力量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于2017年上映。这部影片以墨西哥的传统节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米格尔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墨西哥文化特色,而其中对于亲情的描绘更是令人动容。通过观影,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亲情的力量以及亲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影片的主人公米格尔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少年,但却生活在一个不允许他追求音乐梦想的家庭中。他的家族世代以来都把音乐视为禁忌,因为他们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米格尔的曾曾祖父是一个音乐家,但他却抛弃了家人,追逐音乐事业,导致家庭破裂。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米格尔的曾祖母规定家族世世代代都不能参与音乐活动。然而,米格尔并不甘心被束缚,他追寻音乐梦想的决心并没有因为家族的禁令而动摇。
在影片中,米格尔在追寻音乐梦想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名叫赫克托的骷髅人。赫克托告诉米格尔他只有在亡灵节当天才能够返回世界,而他希望米格尔能够帮他找到一张自己的照片,这样在亡灵节当天他的亲人才能够记起他并为他准备祭品。通过与赫克托的冒险,米格尔逐渐发现了自己和家族的秘密,也更加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影片中的亡灵节是一个重要的背景设定,它代表了墨西哥人对亲人的尊重和怀念。在亡灵节当天,人们会为已故的亲人准备祭品,以示对他们的怀念和尊重。而在米格尔的冒险中,他也意识到了亡灵节的重要性,他明白了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也更加珍惜起自己的家人。
通过《寻梦环游记》,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亲情的力量。有时候,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然而,正是因为有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才能够更加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影片中米格尔的冒险和成长,让我们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并重新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在《寻梦环游记》中,导演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角色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影片不仅令人感动,还让我们反思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亲人,感恩他们对我们的关爱和支持。只有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们才能够更加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桃姐影评赏析 篇二
《泰坦尼克号》:用爱与勇气征服命运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史诗爱情片,于1997年上映。这部电影以历史上著名的海难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船为背景,讲述了一对穷画家和上流社会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感人的元素,而其中对于爱与勇气的描绘更是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观影,我们可以重新思考爱情的力量和个人勇气在面对命运时的重要性。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12年,当时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轮。在这艘豪华的客轮上,我们认识了男主角杰克和女主角罗丝。杰克是一个穷画家,他在泰坦尼克号上偶然与罗丝相遇,并迅速陷入了爱情。然而,罗丝属于上流社会,她的家庭对于杰克的身份并不满意。尽管如此,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却越来越深,他们决定一起面对命运。
在影片中,泰坦尼克号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海难,这成为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在这个危机时刻,杰克和罗丝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爱情。杰克舍弃了自己的机会,去拯救罗丝并确保她的安全。他们在这场灾难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艰难,但他们的爱情却一直坚定不移。最终,虽然杰克牺牲了自己,但他以自己的生命守护了罗丝,并让她得以生存下来。
通过《泰坦尼克号》,我们可以重新思考爱情的力量和个人勇气。爱情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可以使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影片中,杰克和罗丝的爱情不仅令人动容,还表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他们愿意为了彼此而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爱与勇气令人敬佩,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对爱情和命运的态度。
《泰坦尼克号》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感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思考爱与勇气的力量。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都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强。通过观影,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态度,并学会珍惜每一刻。爱情和勇气是我们面对命运时最重要的品质,只有用爱与勇气,我们才能够征服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桃姐影评赏析 篇三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艺电影,电影是以人命名的电影,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叶德娴饰)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本文为桃姐影评赏析,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桃姐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非常尽心尽责的女佣,把主家的人已经看做亲人对待,把罗杰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心,自己却坚持在女佣人这样的角色上,并不要求主家给予自己太多利益、关爱和地位。接下来的主要人物就是罗杰了,罗杰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一个非常好的少爷,把桃姐认作干妈,而且一直非常好地照顾桃姐,直到她安然离开人世,这样把主要人物关系说出来后,突然发现其实这部片的首要人物并没有足够多的内心需求,故事也没有设置足够的障碍去对抗人物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矛盾冲突就弱下来了。唯一可以算得上冲突的也许只有桃姐不愿意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和罗杰要求对她的给予之间的冲突,因此整部片故事节奏比较缓慢,内容也比较平淡,很难找到高潮点。
根据类型电影要求,生活的矛盾零散而孤立,戏剧
冲突应该注重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每一次冲突都源于上一次冲突,所谓递进是每一次冲突都比上一次更为激烈,这样的联系和递进才保持了戏剧张力。我们看一下桃姐的剧情,主要的故事线索是桃姐年老病倒,罗杰把她送到老人院并给予很多帮助和照顾,桃姐在极力不想麻烦主家的情况也在主家的坚持下接受了许多关心和照顾,最后在医生征求罗杰同意下减少药物维持静静离开人世。在故事中我们可以挖出很多感人的细节,罗杰小学同学问候电话、罗杰母亲回来看望桃姐、桃姐和罗杰整理陈年物品、罗杰带桃姐看他的电影首映,(这些细节在文章后面会提到)虽然这些细节做得很成功,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细节故事悬挂在故事线上仿佛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支持作为情节点,把故事向最终方向推进,即使把这些“情节点”交换位置,仿佛也不影响整部片的结构,这样就说明了影片情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递进关系并不强烈,像树状结构而不是纵向结构发展。
在人物塑造方面,罗杰和桃姐是很成功的,但一些角色只表现了一些枝节却不够有力,没有集中烘托主题,轻轻带过后来又不讲了。比如蔡姑娘的家庭身世,桃姐问她她不想回答,后面也没交代。我们把明星效应抛开不谈,但从人物作用分析,徐克和洪金宝扮演的这两个角色好像除了说明罗杰是监制就没什么用了,黄秋生扮演的这个角色作用也难以理解的,教罗杰收回深水的屋子找人去恐吓房客一顿。可能真的反映了一些现实,但对《桃姐》的主题表现作用不大。
当然,总而言之,《桃姐》还是很成功的,前面说到影片的故事细节偏于平淡,但也许正是这种偏向平淡的故事细节成就了《桃姐》,人们观看的时候总会在影片里面找到许多自己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的影子,因为这些故事太真实了,有点像生活的记录,这些故事很有可能会发生在每个观影者的身上。从桃姐身上,很多人都看到了许多自己家中的老人的影子。的确,这个善良朴实真诚的女佣,把梁家的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求回报地付出,这些优点正是许多中国老年妇女的标志。下面看看几个影片中感人的细节。
影片第51分钟,罗杰的几个小学同学一起在罗杰家中怀念桃姐的饭菜,打电话给桃姐唱了一首俏皮歌,桃姐一一认出他们的声音,并很亲切地交谈,话筒递给罗杰时,她不想让罗杰耽误时间看望她。一个充满慈爱的女佣人,在时隔多年后竟然还记得罗杰的小学朋友,可以联想到当年他们小时的欢乐时光和桃姐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真挚的感情。
影片第60分钟,桃姐整理物品细数很多伴随罗杰成长的故事,细数背带、香皂、旧钞票等等。相信这点家中有老人的观众都深有感触,老人喜欢怀旧,喜欢讲过去的事情,东西不舍得扔掉,桃姐此刻就像我们家中的老人,絮絮叨叨却倍感亲切。
影片第65分钟,桃姐和罗杰在公园里看到新婚的夫妇然后互相调侃对方的情感生活。虽然双方都在嬉笑,但是背后的情况是:桃姐为罗杰大龄未婚的状况担忧,罗杰害怕桃姐老年单声孤独。两人亲如母子却又没有年龄的隔膜。
影片第86分钟,罗杰带桃姐看自己监制的电影首映,桃姐虽然不会欣赏这部电影,在电影中打瞌睡,但看到罗杰在事业上的成功,万分高兴,一路兴奋地说:“我看到你的名字了,好大个。”“你爸爸如果还在看到这景象的话,他开心死了。”罗杰说:“他不会,你才会。”两人手挽手,情如母子,罗杰让桃姐走人行道里面。看到这里我们看出罗杰的父亲并不十分支持罗杰的事业,但是桃姐却一直为罗杰事业默默加油。
影片第94分钟,神父在桃姐病重的时候抓住罗杰和桃姐的手,说:“生有时死有时”,罗杰说:“血管手术有时,胆囊手术有时。”桃姐说:“吃奶嘴有时,进棺材有时。”两人都不禁笑了起来。桃姐此时已经很从容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而罗杰想在桃姐临走时多给予一些欢乐,安然离去,以致于最后他同意让医生减少药物维持,而不想桃姐忍受太多痛苦。
细节还有很多,来不及一一列出。
《桃姐》被定为文艺片,用商业片的套路分析可能并不中肯。但总体而言,个人觉得由于细节出彩,《桃姐》还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
范文二
听说《桃姐》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荣获了第四十八届金马奖三大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金像奖除了最佳男、女主角奖外,还获得最佳剧本奖。
是一部好片,不会错过我要看的。
电影中朴实的画面,朴素的人物,没有刻意煽情的眼泪,讲述桃姐在罗生家做佣人几十年,在她步入黄昏,走进老人院,走向末日之前的经过。桃姐是幸运的,罗生和他的家人知道感恩,知道对一个孤寡老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罗生在众人面前叫桃姐为干妈,挽着手陪桃姐看电影请吃饭,家人也给桃姐送燕窝等等细节,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
在桃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老龄化的社会,丁克家庭,生老病死,亲情淡漠,残酷的现实如何去面对,不得不引起我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机制的反思。
我常听一些人说,我们老了就去养老院。养老院是老人们最终的归宿吗?
我曾亲眼目睹养老院的生活。一位是我的后奶奶,爷爷过世了,奶奶自己要求进养老院,我们小辈看在曾经照顾我爷爷十几年的情分上,每周轮换去看望她。四人一间居室,每人一个大柜,其中一人才五十多岁,为了儿子结婚腾出房子,自己住进了养老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些人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后来奶奶患了老年痴呆,渐渐地不认识我们了,一次不知顾忌地吃完了一大串香蕉引发了又拉又吐,于是,我们接回家中,雇了保姆专职伺候奶奶,直到过世。养老院不是慈善机构,人欺负人的事情常有发生。
还有一位是远亲的姑姑,姑父过世后,一个人独过。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被儿子送进了养老院。我去看她时,她语无伦次,目光呆痴,嘴里反复念叨着她女儿的名字......没有生活质量的活着,苟延喘息地活着,睹之伤感,年轻人是无法感受人近黄昏的悲凉境遇,尤其是看到养老院里那些木然的,吃力挪动着的老人,老无所依这种悲情的画面让我联想不已,世风日下,亲情一文不值!人老了只是包袱而已,养老院难道就是暮日老人的寄放所吗?!父母把儿女含辛茹苦当心肝宝贝地抚养大,就该如此下场吗?亲情责任、感恩奉献,平等尊严何在呢?或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着压抑和无奈,有着这样或那样无法调和的问题。
几年前,朋友的父母卖了小洋楼得了一大笔钱,这老两口的子女都在国外,他们不想打扰儿女的生活,住进了高级养老院,每月6000元生活费,有营养师和保健医生。靠房款的钱可以吃住好多年了,如果花完之后,将由子女支付。这种情况只是少数而已。
我记住了《桃姐》影片中的一段话:“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如何去安慰别人。”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每个人的晚年归宿何在?在末日之前谁会温暖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