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经典3篇)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年龄是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层次的尊重和重视。以下是中国古代几种常见的年龄称谓。

首先是“幼儿”。在古代,婴儿出生后,未满周岁的婴幼儿被称为“幼儿”。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他们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无法独立活动。在古代,幼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父母和家人,他们没有特定的社会地位。

其次是“童子”。童子指的是从幼儿长大一些,但尚未成年的男孩子。在中国古代,童子一般指的是九岁到十五岁之间的男孩子。童子的身份地位比幼儿高一些,他们开始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和礼仪规范。童子通常被视为家族的未来,因此他们在家庭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接下来是“少年”。少年是指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男性一般指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女性一般指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他们开始发展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活动范围。在古代,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责任,可以参与一些家族事务,同时也可以开始学习一些专业技能。

然后是“壮年”。壮年是指成年人的阶段,男性一般指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女性一般指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壮年是人生中最为积极和奋斗的时期,他们已经成熟稳重,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壮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最后是“老年”。老年是指进入晚年阶段的人,男性一般指五十岁以上,女性一般指四十岁以上。老年人是社会的智慧之源,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古代,老年人享有崇敬和尊重,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族的长辈和智囊。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反映了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尊重和重视。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家族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古代称谓中汲取一些智慧和启示,关注不同年龄段人的需求和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二

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的称谓不仅反映了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生阶段的理解和价值观念。以下是中国古代几种常见的年龄称谓。

首先是“孩子”。在古代,婴儿出生后,未满周岁的婴幼儿被称为“孩子”。孩子是人生的起点,他们无忧无虑,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顾。在古代,孩子的生活完全依赖于父母和家人,他们没有特定的社会地位。

其次是“少年”。少年是指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男性一般指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女性一般指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他们开始发展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活动范围。在古代,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责任,可以参与一些家族事务,同时也可以开始学习一些专业技能。

接下来是“青年”。青年是指已经成年但尚未步入中年的人,男性一般指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女性一般指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热血和奋斗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和担任一些职责。青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积极向上,有着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的热情。

然后是“中年”。中年是指已经过了青年期但尚未步入老年的人,男性一般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女性一般指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中年人在事业和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年人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是“老人”。老人是指进入晚年阶段的人,男性一般指五十岁以上,女性一般指四十岁以上。老年人是社会的智慧之源,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古代,老年人享有崇敬和尊重,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族的长辈和智囊。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反映了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尊重和重视。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价值观。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古代称谓中汲取一些智慧和启示,关注不同年龄段人的需求和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三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

“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第一文库网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60岁耳顺、耳顺之年

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耄[mao]耋[die]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

[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相关文章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3篇)

组织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各项庆祝活动,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儿童节。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活动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儿童节活动总结【 篇1】 在幸福中反思,总结。应该说,树人的六一曾经领军隆尧幼教界。这...
幼教资料2012-08-06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3篇)

幼儿园秋季招生方案(优秀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秋季招生方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幼教资料2015-07-01
幼儿园秋季招生方案(优秀6篇)

幼儿园新年贺卡图片(精简6篇)

导语:贺卡是人们在遇到喜庆的日期或事件的时候互相表示问候的一种卡片,人们通常赠送贺卡的日子包括生日、圣诞、元旦、春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日子。贺卡上一般有一些祝福的话语。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
幼教资料2019-05-09
幼儿园新年贺卡图片(精简6篇)

幼儿园小班年级组教研工作小结(优选3篇)

幼儿园小班年级组教研工作小结 经过两个多月以来我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结合开学初期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现将近阶段我级段工作小结如下: 一、以理论促实践,以幼儿发展为本。...
幼教资料2012-01-03
幼儿园小班年级组教研工作小结(优选3篇)

幼儿园月计划表【精简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月计划表,欢迎阅读与收藏。幼儿园月计划表1健康领域健康:长高了,变壮了(领P3)和...
幼教资料2013-08-09
幼儿园月计划表【精简6篇】

幼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师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师个人工作...
幼教资料2016-07-01
幼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