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通用3篇】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 篇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提问的度是很重要的,过多或过少的提问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过多的提问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的频率过高,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不会回答问题,可能会感到羞愧和尴尬。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过多的提问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另一方面,过少的提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提问学生,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趣和不重要。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课只是被动地听讲,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的机会。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兴趣都会下降。因此,过少的提问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提问度呢?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提问的频率。对于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提问的频率,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提问的频率,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进度来确定提问的内容和难度。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可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巩固和拓展的阶段,可以提问一些综合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之,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适当的提问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提问的频率和内容,确保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绪和兴趣,避免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压力。只有在适当的提问度下,数学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 篇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提问的度是需要教师谨慎把握的,过多或过少的提问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过多的提问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当教师频繁地提问学生时,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回答问题,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内容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降低,容易出现疲劳和厌学的情况。过多的提问还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尴尬和不自信。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注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另一方面,过少的提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提问学生,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趣和不重要。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课只是被动地听讲,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的机会。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兴趣都会下降。过少的提问还会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误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注重适当的频率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参与和思维发展。
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提问度呢?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提问的频率。对于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提问的频率,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提问的频率,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进度来确定提问的内容和难度。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可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巩固和拓展的阶段,可以提问一些综合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之,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适当的提问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提问的频率和内容,确保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绪和兴趣,避免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压力。只有在适当的提问度下,数学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 篇三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
【摘要】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提问不仅是数学课堂活动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把握提问的“度”
一、引言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总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在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探索课堂提问的艺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课堂提问的背景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坡度、难易度和真实度.
1.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现状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授圆锥体的时候,师:学生们都吃过甜筒吗?生:吃过.师:哪位学生能描述它的形状?生:上面是圆的,下面是尖的.师:哪位同学能把它画出来?当学生画得不太像时,老师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锥体,切入了主题.
2.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概念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3.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实践,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发表各种见解.
4.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把输入信息的结果,通过输出信息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再输入产生影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忽视学生主体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数学课,教师大多会采用师生、生生等点、块、面结合的操练方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教师点对点提问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在一般公开课、展示课上,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恩惠”,被教师所点名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高于一般学生.而在家常课中出现重两头(优生和差生),轻中等生的情况.座位在前几排或座位靠中间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远高于其他学生.
2.教师提问,过于随意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不能满足于为提问而提问,这样的随意提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容易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还有些教师提问的语言抽象,不切实际等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回答问题的乐趣.3.教师评价,随意而不客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准确也不及时,缺乏启发诱导,鼓励性语言的运用也不到位,而且提问后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要么评价过早,打断学生的思路;要么评价滞后,错失恰当的评价时机.比如,有的教师连续叫几位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但只对个别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还有的教师评价语缺乏表扬性和鼓励性,仅用“不是”“不对”等评语来批评学生,也有些教师频繁地使用某种评价形式,如“好”“对”等,也有的老师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评价含糊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有的老师过早地给出答案,代替学生思考或干脆不做评价立刻给出第二个问题,这些例子都是不重视课堂反馈和评价不客观的表现.
三、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能燃起学生的思维之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一)问题设计要有“坡度”
教师要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设计问题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副三角板,并要求他们分别量出每块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30度、60度、90度和45度、45度、90度,再让学生把每块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都是180度,师:这是两个特殊的三角形,它们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度,现在我和你们每人都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和还是180度吗?学生仍然会去量每个角的度数,但每个学生量的度数都不同,也得不到准确数,他们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结果都不相同,这时老师演示: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生:拼成了一个平角是180度.这样由浅入深、引人入胜的提问,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二)问题难易要有“适度”
一般来讲,教学过程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没有提问的价值.因为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造成表面“积极”与“热闹”.虽说参与了,但思维实际上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上,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启发,但是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又容易造成有问无答的尴尬局面,并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三)设计问题要有“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思维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回答得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取所需.难度层层加大,可面向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教学活动要使全体学生参加,提问也应如此.每个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给予思考时间后再点目标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只有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
(四)回答问题要有“真实度”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了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进行课堂提问,从而避免出现“假提问”的尴尬场面.
(五)评价反馈要有“适度”
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课堂提问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的复习.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有所反馈,切勿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草草了事.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应当纠正.教师应该将该回答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温暖地感受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回答,师生共同融入课堂教学的情景中.教师也应该十分关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的成就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当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尽量少指责、少批评.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但也要防止不顾学生答案的正确程度而千篇一律的滥用表扬性评价语,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的真实评价,在不损伤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有权威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们的错误很有价值,很具有代表性,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挖掘积极因素,给予肯定,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找回自信,走向成功,学生也可以从教师赞许的目光中得到鼓舞,在愉悦的神情中得到激励,从而增强了表达的信心.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讲究艺术、合理安排、抓住那些关键点设疑,切忌问题的提出平平淡淡,老话重谈.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也要恰到好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升华,时刻把握一个“度”字,尽量做到有效提问,取得最佳课堂效果,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和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