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总结(最新6篇)
篇一:新课程改革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总结。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实践课程和志愿者服务等,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再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和掌握学习的过程。这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
最后,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这种教师的角色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二:新课程改革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总结。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课、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这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创造和创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如设计课、创客活动和艺术表演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再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过去,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竞争和个人表现,而忽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新课程改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项目合作和团队合作等,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这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
最后,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课程改革总结 篇三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己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新课程改革总结 篇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新课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擂台赛,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新课程改革总结 篇五
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至新改以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
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1996年、xx年、xx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1996年、xx年、xx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点拨,掌握策略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作用是用“教”的外因去调动“学”的内因,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或“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己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章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中,先试着让学生在未学生新知识的基础上试着自由地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数,如“5005”该怎么读,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会提出“五千零零五,五千零五,五千五”等各种猜想,最后适当点拨,得出“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读数方法。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自行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观察、思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总结 篇六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结合本学期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