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精彩4篇】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篇一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有一些题型是必考的,掌握了这些题型的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将对这些必考题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其次,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完成任务。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二、完形填空题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要仔细阅读每个空格前后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根据上下文的暗示,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填空的准确性。
三、语法填空题
语法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要仔细阅读每个空格前后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根据语法规则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填空的准确性。
四、作文题
作文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目的。然后,要进行材料收集和思维整理,确保有足够的素材和清晰的思路。接下来,要进行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修饰,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力。最后,要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做好高考语文的准备。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篇二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有一些题型是必考的,掌握了这些题型的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将对这些必考题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提示。接下来,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完成任务。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二、完形填空题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要仔细阅读每个空格前后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接下来,要根据上下文的暗示,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填空的准确性。
三、语法填空题
语法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要仔细阅读每个空格前后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接下来,要根据语法规则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最后,要进行复核,确保填空的准确性。
四、作文题
作文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目的。然后,要进行材料收集和思维整理,确保有足够的素材和清晰的思路。接下来,要进行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修饰,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力。最后,要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做好高考语文的准备。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篇三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文阅读(约25分)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
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全部)
(6)恰好说反(是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选考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议论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知识点总结 篇四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3)最后做翻译题。其基本方法如下:
A将句子带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
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尤其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
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再读,勾画出疑惑处。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
E 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这个办法也适用于实词理解题。将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
1、读懂诗歌
(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
2、审读问题
(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
(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
A、借景抒情类
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
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
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
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
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b写物:动作、情态、绘声绘色绘形、描摹、勾勒等。c写景:绘声绘色绘形、浓墨重彩、描摹、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d共有:渲染、对比、大笔勾勒、工笔细描等等。
间接描写:烘托(主要是写人写物)、衬托(反面则为反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等等)、象征、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写景还需要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角度、五觉(视听嗅味触)角度。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B抒情手法(关涉诗歌的主题)
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人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细分为:触景抒情、即景抒情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当诗歌结尾句子为写景的,则称为“以景结情”。
另外有“从对方着笔”——曲笔。如,本来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却不写自己,反而想象对方正在思念自己。
C修辞【手法】(关涉诗歌的'语言)
语音修辞:押韵、平仄、节奏。
词语修辞:字词的妙用。炼字型题。
句式修辞:整散句、长短句(诗歌中不考虑句式)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设问、反问……
特别提醒:在题目中问到“表现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问到写景(描写的)手法,则包括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基本题型
A关于如何表现对象特点。(赏析描写手法题相同)
a描写手法(含描写角度)+修辞手法,举例证明。
b这些手法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何特点。
c表达的情思。
B某字运用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炼字型)
a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有修辞手法或者活用一并说明。
b将意思带入诗句描述诗句的内容(如景——画面、物的形象)。
c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甚至结构上的作用。
C赏析某一联诗句。
两个前提与意识:一是这首诗的类别——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别的。二是这一联的语言性质——描写、描写结合抒情还是抒情……下面以描写景物为例:
a指出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角度【甚至包括顺序】(时空角度与五觉即视听嗅味触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描写的语言(词语和修辞手法),并举例阐释说明。
b运用这些手法如何表现或者突出什么画面的什么特点。
c借助这个画面,表达诗人何种情思或者心境。
D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或者诗歌情感很复杂),请结合诗句分析。
a总说有哪几种情感。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情感,注意每一种情感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表达出来的)。
E人物形象(诗人形象或者抒情主人公形象)
a先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来确定人物的身份地位,答题时,就答人物的身份地位与人物的特点(内在的,近似于小说与传记中人物内在特点的分类方法)。
b分点逐一阐释这些特点,每一种特点成为一小点,都是先观点后阐释(阐释即这种特点在诗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或者哪个细节表达出来的)。
C借助这个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特别提醒:情感的一情两面(以思乡为例):内在——对故乡的思念,外在——独处异乡的孤寂。
1、考纲规定64篇,要能逐一过关,后期注意做练习。
2、注意审题,题干上的提示语往往涉及句中词语与内容。
3、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一笔一画交代清楚。
4、注意异体字、通假字、同义异形词的写法。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静态人物,一般而言,是指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没有发展变化,只是在不断呈现和丰富,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从和唐僧一道,一直是同一个形象(内在特点);动态人物,一般而言,是指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成长,如《水浒传》里的林冲,风雪山神庙为转折点,由之前的忍辱苟且到彻底反抗。
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4)物:有些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可看做是这类小说的第四要素。物往往是小说的线索,具有象征意义。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
主题表现的途径:
(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4)物,物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往往展现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作者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3、语言:这里的语言不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是指作品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节、人物和环境。
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这里涉及的就是描写的相关知识,大体可以参照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塑造。
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手法和结构形式等。
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等等。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
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
【二】非典型小说
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全国卷)。
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
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
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
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
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
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
舒缓的叙事风格:2012年《邮差先生》,绵密的心理描写:2014年《安娜之死》,琐屑的市井生活:2015年《比邻而居》,韵致的场景描写:曼斯菲尔德《蒂勒尔街的春天》,内蓄的对话描写:孙犁《荷花淀》(课文), 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阿城的《峡谷》,明显的荒诞色彩:2009四川卷《想象》。
非典型性小说在命题上,除了依据一般小说命题外,一定有一道题目体现其“那一个”。
(二)会做题
1、双选题:读懂了小说,仔细读选项,结合文本,细致分析,不难。因此不展开。
2、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单独设题6分的话,一定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果如何”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
3、某一情节的作用。
首先判断是不是主要情节的一部分,若是,则回答:
(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情节阶段的关系。
(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若不是,则答:
(1)它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
(2)它对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有何作用。
(3)它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概括
(1)总说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将人物特点列举出来。
(2)对人物特点逐一简要分析。
A、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
内在特点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
B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
C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
D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计较、善良。
E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等等。
5、人物形象的塑造
(1)情节直接展示人物活动,揭示人物特点;
(2)直接描写:A肖像(外貌)描写——注意外貌与内在的'关系,B动作(行为)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E情态(表情)描写,F细节描写。
(3)间接塑造:A环境烘托人物心理,B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含反衬),C物的象征。D其他人眼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评论)。
●各种描写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促进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6、人物的作用
这个题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这里以次要人物“我”为例。
(1)小说的线索,所有情节围绕这个人物得以集中,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2)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3)衬托主要人物。
(4)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小说主题。
7、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题,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写。赏析则要都答到。
(1)环境的描写
A社会环境。通过人物或者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文事物来展示,如描写房间的布置,人的衣着。
B自然环境。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修辞,环境特点)。
(2)环境的作用
A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时空,暗示社会背景。
B营造一定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环境)
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的转向。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社会环境)
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8、物的作用(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这实际上是非典型性小说的一种。)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
(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
(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
(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
(5)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9、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突出人物特点。
(2)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
(3)渲染氛围、体现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题。
10、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1)统帅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交代主要人物或者主要环境。
(2)结构上,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3)主题上,象征,揭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