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3篇)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在初二生物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生物的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部分。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分裂和增长。新陈代谢是细胞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的过程。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繁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细胞的增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加。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一些不同之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而动物细胞则通过摄取有机物质。
4.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过程,同时也产生了氧气,为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提供了来源。
5. 呼吸作用是生物细胞中的重要生命活动。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通过有机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产生能量。呼吸作用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6.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分子进行的。DNA分子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嘌呤)组成的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传递给下一代。
7. 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驱动的。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物学科,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力。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在初二生物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生物的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生物的分类、遗传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生物的分类是指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形态、生理和遗传等特征进行的。生物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
2. 动物的分类是按照动物的体内结构、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进行的。动物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按照生活习性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3. 植物的分类是按照植物的体内结构、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进行的。植物按照体内结构可以分为细胞壁的植物和细胞壁缺失的植物,按照生活习性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寄生植物等。
4.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遗传是通过DNA分子进行的,遗传信息包括生物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遗传是维持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5.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自交和杂交中,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和组合。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的遗传过程中以一定的规律进行。
6.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驱动的。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生物的分类、遗传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物学科,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力。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三
第二节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
了子代。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3、染色体:细胞核内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的组成 蛋白质分子和基因分子
5、染色体的数目成对存在 23对(46条)
6的遗传物质。
7、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是遗传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8、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9、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10、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也要分开,随染色体而进入两个细胞中。
11、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12、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似,不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有较大区别。
1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4、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第三节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若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则表现为显性基因的性状,若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则表现为隐性基因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高茎豌豆,则高茎豌豆是显性性状,矮茎豌豆是隐性性状)
(2)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只有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因此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基因组成是Dd,虽然d(隐性)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23对(46条),表示为男性44+XY,女性44+XX;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最后2条是性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有1条。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简称XY。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22+X或22+Y),分别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简称XX。因此,女性生殖细胞仅一种(22+X):都含X染色体。
4、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5、首次发现性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把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
6.人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7.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且是随机的。若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男孩(XY),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女孩(XX)。
8.不能对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如果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就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节
1、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3、(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有利变异:对自身有利。
(4)不利变异:对自身不利。
3、 生物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泽等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 为枳的现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性状发生了改变。
6、变异的应用(1)太空椒:基因突变。(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3)高产奶牛:人工选择。
7、把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大吗?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的。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
4、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5、原始大气中无氧气,它包括水蒸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
始生命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6、1953年美国,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了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7、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8、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9、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10、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地位越高等。
4、始祖鸟:1861年,德国。它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似之处,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5、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陆生。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7、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8、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因营养方式的不同,再进化为植物(自养)和动物(异养)
(2)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4)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2)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3)有的化石遭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