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6篇)
家乡习俗作文 篇一
家乡习俗: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我出生在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小城,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家乡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春节。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除旧迎新。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丰盛的年夜饭。午夜时分,放鞭炮的声音瞬间充斥整个城市。新的一年,我们会去亲戚家拜年,送上祝福和红包。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放烟花、观灯展等各种庆祝活动,让整个城市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家乡的传统祭祀节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的时刻。在清明节当天,我们会去祖先的坟墓前祭拜和扫墓。祭拜时,我们会烧香、献上鲜花和食物,然后向祖先行三鞠躬。扫墓时,我们会认真清理墓地,烧纸钱以供给祖先。此外,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就是踏青。踏青意味着迎接春天的到来,我们会去郊外野餐、欣赏美丽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和生机。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在中秋节当天,我们会一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并举行传统的中秋晚会。晚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歌舞、杂技等,让整个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欢乐的气氛。此外,中秋节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就是赏月。我们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摆放月亮形状的灯笼,并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月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
这些家乡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家的温暖。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也为自己拥有这样独特的文化传统而感到自豪。
家乡习俗作文 篇二
家乡习俗:婚礼的庄重和喜庆
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婚礼是我们家乡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当有人结婚,整个村庄都会变得热闹非凡,庄重和喜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在我们家乡,结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选婚期,必须遵循一些传统的禁忌和吉祥的日子。然后是婚礼的预算和筹备,包括准备婚车、婚床、婚纱等物品。此外,还要准备丰盛的婚宴和红包,以及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安排,以确保婚礼的成功和吉祥。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婚礼当天的庄重仪式。在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分别穿上华丽的婚服,整装待发。婚车会举行隆重的花车巡游,以示喜庆。在婚礼现场,会有一位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庄重仪式,如拜堂、交换戒指、互赠红包等。最后,新郎和新娘会举行敬酒仪式,向亲朋好友敬酒以表达感谢和祝福。整个婚礼充满了庄重和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婚姻的神圣和重要。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婚礼后的喜庆活动。在婚礼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进入洞房,开始新婚生活。此时,整个村庄都会变得非常热闹,婚宴和喜庆活动接连不断。亲朋好友会到新婚夫妇家中道喜,送上祝福和礼物。新郎和新娘也会准备一些游戏和表演,以增加喜庆的气氛。整个村庄仿佛沉浸在幸福和喜悦的海洋中,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家乡的婚礼习俗庄重而喜庆,让人们体会到了婚姻的神圣和幸福。每一次婚礼都是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我为自己来自这样一个有着独特婚礼习俗的家乡而感到自豪。
家乡习俗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位于邢台市辛店,辛店是一个镇,我们那里有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搭轿。
说道搭轿,你们肯定有疑问,打吊是什么?打吊是在冬天时在庙里举办的活动,日期大概有五六天。每逢那时,我们都会在庙里烧香拜佛,上贡品……
上一次搭轿时,第一天的晚上我们全家去了庙里。那天街里的灯都灭了,唯独庙会前挂着彩灯,孩子们都拿着闪光灯和闪光玩具嬉戏打闹。旁边还有小摊小贩,有的再卖闪光玩具,有的再买烤串,各式各样的,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些人在写什么东西,原来是给庙里捐钱,人有很多,我们也出了一份力。
刚进到庙里,外院有敲锣打鼓的乐队,还放着一些老歌,老婆婆们随着音乐在跳舞,有的人还跟着一起跳,那歌声真是震耳欲聋。我们好不容易挤进去,直入眼帘的是一棵松树,上面还挂着彩灯。我们进到屋里,给自己的生肖都上了香,祝了祝福。我还见到了好多菩萨呢和佛祖呢!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转眼间,又到冬天了,如果你想参加也可来哦!
家乡习俗作文 篇四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 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家乡习俗作文 篇五
家乡的春节与别地方不大一样,无论贫富,都讲究团圆,重视年夜饭,之后串门探亲,隆重又随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在外的人都会回家过年,感受年味。
挂礼灯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放小炮
从挂礼灯这天开始,小孩儿们也开始放小炮儿了,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开年用的红鞭炮,是放那种玩具小炮,炸起来“啪啪"响的那种。我们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种喷出来的小烟花,喷出来有一米来高,但持续不了多久,那“呲呲……”的声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孩子们都想投入到这美丽的对话中,享受这绽放的快乐。
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点钟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们要做的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儿们早就把大红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们今天不到别处去玩,在家里守着。大人们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儿们也在一边守到晚上。团圆饭对于每家来说都很重要,而中国人过年是必吃鸡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鸡烹好了,手撕鸡,香菇焖鸡,板栗焖鸭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团年饭,道着今年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这时无需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平朴无奇的话也能嵌进心窝。大人和小孩们开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语里都是爱,眼睛里都是欣悦。
守岁
团圆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旧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充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火药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来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美丽。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老人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息。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种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除夕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家乡习俗作文 篇六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