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的对联故事【优质6篇】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一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兄弟,一个叫王宝,一个叫王富。王宝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而王富则是个贪财好利的人。
一天,村里传来了一个消息,说附近有一棵神奇的树,树上结满了金子。王宝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决定去寻找这棵树。他带上一把锄头和一把铲子,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
王宝来到了传说中的树下,果然看到了树上挂满了金子。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开始用铲子把金子挖下来。一时间,他变得富有起来,村里的人纷纷向他祝贺。
而王富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也决定去寻找这棵树。他带上了一把镰刀和一把锯子,心想这样就能更快地把金子收集起来。
王富来到了树下,看到了挂满金子的树,兴奋地拿出镰刀和锯子。他疯狂地砍伐树木,想要把整棵树都砍倒,以便更方便地收集金子。
然而,当他砍倒了树木后,却发现树上的金子也随着树木一起倒下了,变得不可收拾。王富懊悔不已,他明白了贪婪的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会带来灾难的。只有像王宝一样,勤劳善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财富。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二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对姐妹,一个叫李静,一个叫李晶。李静是个文静而温柔的女孩,而李晶则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有一天,姐妹俩听说了一个传闻,说在镇上的一座山上有一座神秘的寺庙,里面传承着一门神奇的武功。李静对武功非常感兴趣,决定去寺庙学习。
她穿过茂密的山林,来到了寺庙。寺庙里的和尚看到她的诚意,同意教她武功。李静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寺庙里的武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术家。
与此同时,李晶也听说了寺庙里的传闻,她对武功充满了好奇心。她来到了寺庙,希望能够学习到厉害的武功。
然而,李晶的天性活泼好动,学习武功的时候总是不够认真。她常常跳跃和蹦跳,不按照和尚的教导来练习。结果,她学到的武功并不好,远不如姐姐李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心去学习,才能够有所成就。李静因为认真努力,才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术家。而李晶因为不够认真,没有学到真正的武功。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三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欧阳修是宋朝的大诗人。有很多人都去拜访他,请他指点诗文。有个能做几首诗的公子哥儿,不服气。他逢人便说:欧阳修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什么了不起!我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这天,他去找欧阳修。在路上,他碰见一个中年人,他问:老兄,你是去找欧阳修的吗?中年人点点头说:是呀!于是俩人就一路同行。公子哥儿把自己去找欧阳修的事向他说了一遍。中年人说:看来你很有学问,做一首诗如何?公子哥儿看见前边有一棵枯树,就随口吟道:前边一枯树,分成两个杈。中年人接下去说: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公子哥儿一听乐了。行啊,老兄。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欧阳修了。二人走着走着,看见一群鹅跳到河里。公子哥儿又来劲儿:对面一群鹅,扑通跳下河。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绿波动,颈曲作清歌。公子哥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说: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走,上船。过了河,就离欧阳修家不远了。他们上了船,公子哥儿还在卖弄:你我一只舟,去找欧阳修。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四
话说以前某村有两个读书人,一个老者,一个年轻人。老者是过了乡试的秀才,每以正宗读书人自居,瞧不起年轻人。年轻人虽未经乡试,但也读了不少书,是才高八斗之辈,则以自己文思敏捷而看轻老者。某日,两人约定比试才学,比试的项目是对对联。老者出的上联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在这一联中,“眼珠子”暗喻诸子百家,“鼻孔子”暗喻孔夫子。中国封建社会尊孔的时间居多,历来孔子的声誉都在诸子百家之上。老者自比孔子,而把年轻人比作诸子百家,讥讽年轻人不识相。年轻人看了此联后,完全明白个中含义,于是也出一联:“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在这一联中,“眉先生”暗喻老者,“须后生”暗喻作者自己。眉毛虽比胡须先发生,但后来还没有胡须长得长。年轻人试图以此自然现象提醒老者,虽然你比我年长几岁,但你的才学并不见得就一定比我高。在此轮对联比试中,两人实际上打了个平手。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五
凌濛初五十中举
传说凌濛初五十多岁才中举人,为了这点功名,还差点送了老命。
这一年冬天,凌濛初上京赶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个贪财的考官。凌濛初没有送礼,又一次名落孙山。
凌濛初又气又恨,要找考官说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濛初见路边有个破草帽,就戴在头上挡雪。来到考官府,见门上贴着“爱才如子,执法如山”的对联,凌濛初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几字,变成了:
爱才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一下可惹祸了,几个家丁蹬蹬蹬跑出来,如狼似虎,把凌濛初押上了厅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濛初头戴破草帽,气势汹汹地说:“我看你,头戴夏,脚穿冬,肚里哪有春秋?”
凌濛初两眼喷火,道:“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东西!”
考官恼羞成怒,一张状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一看状子,嘿嘿一笑,说:“木匠做枷枷木匠,斩!”
凌濛初早就呼说刑部尚书原先是个翰林,就叹了口气回道:“翰林监斩斩翰林,绝!”
刑部尚书一惊:这人出口不凡,定有隐情!就慌忙说:“慢!”把凌濛初重新审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书马上给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濛初。宰相也是晟舍人,早听说家乡有个叫凌濛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连忙召见。他见凌濛初须发皆白,同情地说: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凌濛初悲愤地回道: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宰相一听,唷,真是个才子呢!这对子含蓄地说出了科场的舞弊。于是就朱笔一挥,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个“准”字;并向考官推荐凌濛初为举人。考官见宰相推荐,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说:“再出个上联让凌濛初对对,如真有奇才,就送他个举人。”
考官领着凌濛初来到一座孤山的小庙里。庙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执刀跨马的泥塑将军。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
凌濛初淡淡一笑,向庙外一看,见河上有两个渔翁在钓鱼,眼睛一亮,从容地对道:
隔河对岸,两渔翁双竿垂钓。
考官无奈,只好点凌濛初为举人。
谐音的对联故事 篇六
周起渭联对服众
周起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等职。
一个夏日的早晨,康熙皇帝到了周起渭的居室。他见周起渭床上枕头底下压着许多书,翻了一下,又多是古籍,蓦地有感,即出一联道: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万岁突然而至,周起渭已是心头一惊;又见康熙帝出联考他,更感突然。他忙跪倒在地,口称:“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康熙忙说:“爱卿请起,朕无事,随便走走。”说着,把周起渭扶起,问:“刚才朕出的联,卿能对否?”
也是周起渭情急智生,他见康熙手摇扇子,就忙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一时博得龙心大悦,康熙频频颔首道:“卿有才,爱卿确是大才。”第二年,康熙亲点周起渭为浙江主考官,这一年,周起渭只有23岁。
周起渭自小聪慧无比,12岁就能吟诗联对,尤喜游山玩水。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圣旨后,就顺道先到镇江,去游金山风景和古刹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个满肚皮学问的老学者,他见周起渭来游山景,连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闻过许多有关周起渭“巧联妙对”的轶事,今目睹风采,见是一个似乎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心里想:会不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方丈毕竟上了年纪,陪着周起渭游了一天,脚头也觉得有点重了。傍晚,老方丈陪着周起渭在喝茶,这是一间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览无余。方丈傍窗而坐,一边细细品茗,一边海阔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苍茫,只见沙滩金黄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阵暴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声。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随口出一联道: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这是一个比较难对的联,“沉”、“陈”两字,读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周起渭的才学。周起渭心里有数,这时,刚好小沙弥捧来一对大红烛,摆在窗口,烛光被风一吹,火焰立即倾斜,周起渭灵感一动,随即对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老方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贵人了!”周起渭却很谦虚,说:“小可蒙高僧夸奖,不胜荣幸!”
第二天,周起渭风尘仆仆来到杭州。店铺里早已住满了前来应考的文人,不少举子纷纷求见。有的想拉关系,以拜见为名,通通关节;有的想来目测一番,周起渭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当然,其间也不乏刁钻古怪之人。有姓朱姓王的两位贡生,想当面来难难周起渭,考查一下周起渭的真才实学。
周起渭与朱、王两贡生一番寒暄之后,姓朱的立即口出一联,要周起渭对。联曰: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把自己比成“凤凰”,意存揶揄,朱贡生出联后,甚为自得,坐在椅上抖着脚,存心要看周起渭出洋相。不料周起渭略一沉思,即对道:
北龙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
朱贡生闻联脸红,拉拉王贡生的衣角,想溜了,但王贡生一动不动,也出一联曰: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联语气势磅礴。连朱贡生听后也为之一振,欲走的双脚停住了。须臾,只见周起渭也蓦地从椅上站起,朗声对曰: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朱、王两贡生碰了一鼻子灰,这才知道天外有天。据说他们后来同时中举,也得一官半职,并且还能终生谦虚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