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3篇)
重阳节的意义 篇一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老人的敬重和祝福之情。重阳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首先,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尊重和关怀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人被视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智慧和经验的积累。重阳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人们会尊敬和陪伴老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种尊重和关怀老人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也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孝道精神。
其次,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回归自然和重视健康。九月初九正值秋天,天气凉爽,正是登高望远、欣赏秋景的好时机。人们会选择登山或郊游,与家人朋友一起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登高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也能增加人与自然的联系,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环保。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提醒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远离疾病,享受生活。
最后,重阳节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如祭祀祖先、登高祈福等。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重阳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它既是对老人的敬重和祝福,也是对健康和自然的重视,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庆祝重阳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尊重老人、关注健康,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重阳节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持续发光发热。
重阳节的意义 篇二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重阳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对老人的敬重和关怀的象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感激和祝福之情。
首先,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尊重和关怀老人。在中国文化中,尊重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重阳节正是一个专门用来表达对老人敬重之情的日子。人们会陪伴老人、为老人提供关怀和帮助,让老人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温暖。这种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回归自然和关注健康。农历九月初九正是秋天的时节,天气凉爽,正是登高的好时机。人们会选择登山或郊游,与家人朋友一起欣赏秋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登高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也能让人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同时,重阳节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健康,远离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重阳节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扫墓、登高等庆祝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重阳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尊重和关怀老人的象征,以及对自然和健康的重视。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应该陪伴老人、关注健康,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庆祝重阳节,我们能够让这种精神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重阳节的意义 篇三
关于重阳节的意义(集锦)
【篇一】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篇二】
重阳节的过法有很多种,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单位发的钱只是意思意思,社区的歌舞肯定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儿女带老人出去旅游也未必玩得出什么名堂,累心累人的居多……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看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至于采访中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过也是一种过法嘛!”记者只好持保留意见了。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中秋前夕,传来我国端午节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佳讯。
约有2000年历史的重阳节,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上至宫廷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天登高饮酒、赋诗赏菊,举国同庆、万民同欢。在今天,重阳节又承载着超过1.49亿的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11.3%比例的一个银发社会。政府将它定为“老人节”、“敬老日”。
既然是一个全民敬老的节日,就需要创造一个全民表达敬老、爱老的环境和条件,但就多年来的现状而言,重阳节特殊的节日功能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调查显示,过半的年轻人不知道重阳节在哪天,不知道重阳节的特殊意义,更不知道“重阳节”与“敬老日”同为一天。绝大多数传媒在重阳节那天报道的中心话题是“工会”、“领导”“送温暖”,“看望孤老献爱心”。而大部分老年人对重阳节的期待仅仅是单位的“慰问”。重阳节仅仅成为单位退管会一年一度的“一项工作”。调查还尴尬地显示,假如重阳节不在周六、周日,人们不可能请假去看望父母、祖父母,当然更谈不上在这一天陪同父母外出走走。
笔者认为,要使今日之重阳节真正实现其作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突出其历史内涵,彰显其文化功能,就在于将重阳节列为“国定假日”——在重阳节到来的这一天,全民放假,使儿女能够放下工作探望父母,儿孙可以暂停学习问候爷爷奶奶,邻家的孩子可以知道楼下的阿婆要过节了。这其实正是一种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社区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倘若重阳节作为国定节日,就有机会与周末相接,形成一个三天的小假期,特别适合探亲访友,或作短途旅游。而重阳节外出登高游乐的传统节日特点,也正是现代旅游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任何其他传统节日无法比拟的。
前几年,“两会”中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却将“重阳节”遗漏了。重阳节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财富,只有先设为国定假日,才可能让年轻人记住这个节日并关注它的内涵。一味指责年轻人“崇洋节”是不客观的。从清明、端午、中秋这两年的受关注程度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重阳节在国外也是一个有影响的节日,日韩东南亚,至今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民风古迹,没准儿哪天某国再来一个“申遗”,教我们愧对祖先愧对子孙。对邻国的民俗文化考察证明,重阳节及其相关的文化遗产比我们传承得好。 “端午”之争是前车之鉴,重阳节不是没有可能重蹈覆辙。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关于重阳节风俗的作文
2.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3.关于重阳节的作文500字
4.关于描写重阳节的作文500字
5.关于九九重阳节的作文500字
6.关于重阳节记事作文500字
7.关于重阳节的作文400字
8.以重阳节为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