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精选6篇】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一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达到增强表达力、渲染氛围和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首先,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被描述事物的特点。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个比喻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其次,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作者可以让事物具有情感、意识和行为,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例如,“月亮害羞地藏在云朵后面”,这个拟人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躲避云朵的情感。

再次,对偶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相似但相反的事物来强调其中的某种特点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偶的运用,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对比之处。例如,“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寒冷”,这个对偶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冬日的寒冷。

此外,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或词语来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有力度,更加引人注目。例如,“她有爱,有梦想,有勇气”,这个排比的句子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被描述人物的多个优点。

最后,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或规模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他的声音震得整个大厅都在颤抖”,这个夸张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强烈震撼力。

总的来说,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和夸张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作用。通过巧妙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力,渲染氛围,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二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达到增强表达力、渲染氛围和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首先,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被描述事物的特点。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个比喻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其次,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作者可以让事物具有情感、意识和行为,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例如,“月亮害羞地藏在云朵后面”,这个拟人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躲避云朵的情感。

再次,对偶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相似但相反的事物来强调其中的某种特点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偶的运用,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对比之处。例如,“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寒冷”,这个对偶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冬日的寒冷。

此外,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或词语来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有力度,更加引人注目。例如,“她有爱,有梦想,有勇气”,这个排比的句子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被描述人物的多个优点。

最后,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或规模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他的声音震得整个大厅都在颤抖”,这个夸张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强烈震撼力。

总的来说,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和夸张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作用。通过巧妙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力,渲染氛围,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三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四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散文 这枝花 ,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

  1.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a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 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五

  1、比喻:

  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篇六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近,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相关文章

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推荐6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欢迎大家分享。记叙...
写作指导2011-06-04
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推荐6篇】

包公断案歇后语(优质3篇)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
写作指导2013-02-09
包公断案歇后语(优质3篇)

有关于孔子的歇后语有哪些(优秀3篇)

歇后语是汉语里流行较广、适用灵活,富有表现力的一种定型性的语言加工形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孔子的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的歇后语 : 1) 孔夫子...
写作指导2015-08-09
有关于孔子的歇后语有哪些(优秀3篇)

暑假总结作文(精选6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暑假总结作...
写作指导2017-08-01
暑假总结作文(精选6篇)

常见的端午节的故事【通用6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
写作指导2013-09-09
常见的端午节的故事【通用6篇】

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推荐3篇】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袁枚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
写作指导2018-03-09
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