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实用3篇)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篇一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柳坡,山东莱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丰富多样的作品闻名于世。
杨万里的诗歌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他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诗学主张,主张诗歌应该贴近生活,表现人们的真实感受。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大量的客观描写和主观感受,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悟。
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长江的壮丽和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词中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
另外,杨万里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作,如《秋风词》、《临江仙·满江红》等。这些作品既有深情的抒发,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杨万里的诗作在南宋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的诗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万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人。他在诗歌创作之外,还从事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学问和艺术活动。他精通音律,擅长音乐,还研究书法和绘画。他的多才多艺使他在当时的文学界备受瞩目。
总之,杨万里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闻名于世。他的诗作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体现在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和传承上。杨万里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篇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柳坡,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化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为特点,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广泛赞誉。
杨万里生于山东莱州,家境贫寒,自幼立志学习文学。他的诗才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引起了当地文人的注意。杨万里通过刻苦学习和勤奋努力,逐渐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生活的思考,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感人的情感抒发,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示。
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长江的壮丽和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词中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这首词成为了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万里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作。如《秋风词》、《临江仙·满江红》等。这些作品既有深情的抒发,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杨万里的诗作在南宋时期广受赞赏,对后世的诗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万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人。他在诗歌创作之外,还从事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学问和艺术活动。他精通音律,擅长音乐,还研究书法和绘画。他的多才多艺使他在当时的文学界备受瞩目。
总之,杨万里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闻名于世。他的诗作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体现在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和传承上。杨万里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篇三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知筠州等职。宋光宗时,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病逝,年八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代表作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代表作品有: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秋凉晚步》
《舟过安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闲居初夏午睡起》
《稚子弄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
《新柳》
《桑茶坑道中》
《夏夜追凉》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忆秦娥·初春》
《春晴怀故园海棠》
《初秋行圃》
《三江小渡》
《读严子陵传》
《武陵春》
《寒食上冢》
《初入淮河·选一》
《昭君怨·咏荷上雨》
《昭君怨·赋松上鸥》
《霰》
《归去来兮引》
《初入淮河四绝句·两岸舟船各背驰》
杨万里人物评价
虞允文: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
杨万里塑像
杨万里塑像
赵昚:仁者之勇。
项安世: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
姜特立: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周必大: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出月胁之语。至於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
陆游:①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②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罗大经:立朝时,论议挺挺。如乞用张浚配享,言朱熹不当与唐仲友同罢,论储君监国,皆天下大事。
严羽:其初学半山(王安石)、后山(陈师道),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
解缙: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
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范成大)及陆放翁(陆游)为巨擘。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李纮:封事则胡忠简(胡铨)惊人,诗盟则杨诚斋独主。
【拓展内容】
杨万里作品赏析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杨万里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小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杨万里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杨万里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①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②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杨万里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杨万里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寻找杨万里的足迹作文
以前来杭州,我没有去过净慈寺。这次来了,我打算去游一游,寻找一下杨万里的足迹。
杨万里写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窃以为头一天晚上,他与林子方住宿在净慈寺,不然,怎么一大早就来到净慈寺?诚如是,我还想知道,杨万里他俩为什么又住宿在那里。杨万里像王维一样信佛,还是与寺内哪位高僧是挚友?就像苏东坡与佛印那样的关系。这些情况,我都不得而知。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下积雨声。”是的,江南初冬的风像春风一样和煦,吹断了连续几天来淅淅沥沥的冬雨,天公作美,给了我出游的机会。
11月15日9时多,我们在花园西村公交站乘25路车,到河坊街荷花池头站下车后,沿着南山路步行前往净慈寺,大约半小时左右到达,便购票而入。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洪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净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公元954年由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
走进寺院后,我认真寻觅,仔细查看、拍照,游了一周,也未看见有关“杨万里”的只字片语。我想,如果杨万里等在此住宿,是否就住宿在大雄宝殿西面的“客房”里呢?因此,我专门拍了一张“客房”的照片。我继续寻找,渐渐地有些失望了,杨万里的足迹究竟在哪里?最后我上了净慈寺的钟楼,希冀有新的发现。钟楼上挂着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依然未见有关“杨万里”的介绍。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杨万里在净慈寺是否留下足迹?
林子方原来担任直阁秘书,是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后来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知州。仕途升迁,林子方哪能不兴奋万分?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也是挚友,两人常常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一同切磋诗词创作,二人志同道合,互为知己。所以送林子方时杨万里写了这首诗。
诗的表面意思是描写西湖六月不同四时的风光,赞美“接天”“无穷碧”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隐喻义是劝林子方不要去福州上任。意思是:毕竟在朝廷里面做官和在外面官场不一样,只要你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作为,大展宏图,平步青云。可是,因晋升而高兴得忘乎所以的林子方并未理解,连称“好诗,好诗”便赴福州上任。我倒是有些嗔怪杨万里,既然林子方是你的知己,为何不直言相劝,而是婉言作诗呢?再说,杨万里本人一生爱国,官至宝谟阁学士,虽然在皇帝身边,但始终不得重用,只有他的“诚斋体”才千古流芳。
我没有资格指责古人,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在此主要想请教大方之家,净慈寺为什么找不到杨万里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