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经典5篇)
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
标题:智者与骆驼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智者,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山上。他对人们说:“人生就像一匹骆驼,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驾驭它。”大家都不太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于是智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来到智者面前,他问:“智者,你说人生就像一匹骆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驾驭它呢?”智者微笑着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人,他有一匹骆驼,每天都骑着它去远方。有一天,他发现骆驼有些困倦,于是他决定给骆驼休息一下。他下了骆驼,然后坐在它旁边的石头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骆驼没有休息好,仍然显得疲惫不堪。他感到很困惑,于是他决定试试别的方法。
他站起来,走到骆驼的面前,轻轻地拍了拍它的背。骆驼立刻精神焕发,看起来非常开心。他意识到,骆驼需要的不仅仅是休息,更需要他的陪伴和鼓励。
智者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你看,人生就像一匹骆驼。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只有当我们给予他人支持和鼓励,我们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快乐。”
年轻人听了智者的话,茅塞顿开。他明白了智者的意思,他决定回去用智者的教诲去驾驭自己的人生。
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二
标题:寻找内心宁静的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年轻人,他一直感到内心无法平静。他决定去找一个智者,希望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
他来到了智者的山上,智者对他微笑着说:“你为什么来找我?”年轻人说:“智者,我一直感到内心无法平静,我希望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智者点了点头,然后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他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宁静。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智者可以帮助他找到答案,于是他决定去找智者。他来到了一个山洞口,智者正在那里打坐。他等了很久,智者终于打开了眼睛。
智者对他说:“你来找我是为了什么?”那个人说:“我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宁静,我想知道如何才能找到答案。”智者笑了笑,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倒满了水。
智者问那个人:“你觉得这杯子里的水是满的吗?”那个人看了看,回答说:“是的,它是满的。”智者又拿出一些小石子,放进杯子里。他问:“现在它还是满的吗?”那个人看了看,回答说:“是的,它还是满的。”智者又拿出一些沙子,倒进杯子里。他再次问:“现在它还是满的吗?”那个人回答说:“是的,它还是满的。”
智者笑了笑,然后拿出一些米粒,倒进杯子里。他再次问:“现在它还是满的吗?”那个人回答说:“是的,它还是满的。”智者点了点头,然后说:“你看,只有当你让杯子里的水流动起来,它才能真正满溢。”
年轻人听了智者的话,他明白了智者的意思。他意识到,只有当他让内心的思绪流动起来,他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找到内心的宁静,我们需要让思绪流动起来,不要让自己固守一种状态。只有当我们接受变化,放下执念,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三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四
禅师跟弟子一起歇息,他拿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跟弟子每人吃一半。
吃西瓜的时候,弟子问:“师父啊,既然你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意义,你跟我分享这个西瓜也是在教我什么道理吧?”
禅师一言不发,继续啃西瓜。
弟子继续说:“你的沉默一定是隐藏着一个问题——我吃西瓜体会到的快乐到底在西瓜里还是在我的舌头上?”
禅师还是什么也不说。
弟子继续兴奋地说:“既然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我想我已经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了:那种快乐是爱的行动,存在于我们中间,没有西瓜就没有快乐的载体,没有舌头……”
“够了!”禅师打断他说,“真正的傻瓜是那些认为自己很有智慧,试图花所有的.时间去阐释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好吃,这就够了,不要打扰我吃西瓜了。”
禅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五
道法已经成熟
法常是马祖道一的得法弟子,后在浙江大梅山主持禅院,人称“大梅和尚”。
马祖听到法常当了方丈,就派了一个僧人去大梅山探问。
僧人参见了法常后,并不说明是马祖派来的,只是问:“和尚在马大师那儿得到个什么,就能主持此山?”
法常回答:“大师对我说:即心即佛(意谓心就是佛)。因此我就主持本山。”
“马大师近来的禅法又变啦。”
“怎么个变法?”
他又说:“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
“这个老头子总是迷惑人,没完没了。任他去说非心非佛吧,我只是即心即佛。”
僧人回来后,把法常的话告诉马祖。
马祖高兴地说:“梅子熟啦!”
【禅理】
彻悟自心是佛的法常,已摆脱言语概念的束缚,自然不会因一个句子的改动而迷惑,哪怕是老师改动的。所以马祖要称赞“梅子熟啦”,意谓法常的道法已经成熟,可以任住持和尚了(法常的法号为大梅,“梅子”是亲切称呼,也含有双关的比喻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