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精简3篇】
篇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新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这个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优势。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来分享一些我在学习新课标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实际意义。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在新课标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老师通过让我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分配食物、购物打折等,让我们明白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让我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数学,同时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化。在过去,数学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互动。而在新课标中,教师采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们组成小组,一起探究图形的性质和关系,通过讨论和互动,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几何的概念和定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也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过去,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更加全面,不仅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代数的时候,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让我们学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让我们更加全面地发展,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也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我相信,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广,我们的数学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
,有以下的认识: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