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经典6篇】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一
在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文将从政府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首先,政府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补贴,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城市相衔接,使农村地区具备城市化的基本条件。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改善。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提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最后,农民素质提升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只有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二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将从土地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和农民权益保护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土地使用权不明晰等。政府需要加大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确保土地使用权的明晰和保护。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规划需要科学合理,合理布局城市和农村的关系,使农村城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城市建设的监管,避免城市化建设的过度扩张和资源浪费。
最后,农民权益保护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得到合理的补偿和保护,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和福利。
综上所述,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农民权益的保护。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才能够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推动农民融入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民的美好生活。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三
发展小城镇,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难以支撑集中发展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客观上,农民进城也存在习俗、就业、购房、生活费用等诸多约束,采用农民熟悉和能够承受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则是一个现实选择。
当前,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城镇化,是在特定的时期一个正确的选择。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取得了GDP增长8.7%的水平,其中房地产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也导致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形成,投机炒房的现象较为盛行。如果以此不发展房地产,经济发展没有新亮点,我国经济将如何保持稳定增长,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我省现有建制镇从人口来看,大多数在10万人以下;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性城镇占一多半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我省大部分乡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乡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我省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乡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我们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镇(乡)一品的经济结构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各干线公路沿线集镇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加快开发建设,尽快成为各自的区域中心,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文明卫生、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要求。
(二)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
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
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
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镇,强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民。要采取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投资者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
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首先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
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
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年来劳务输出成果,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
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乡镇企业在城镇经济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对城镇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在未来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是主体。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服务业。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要提升餐饮、住宿和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要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让城乡居民同享现代文明成果,在提高城镇经济水平的同时,逐步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四)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措施。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四
摘 要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分析了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并针对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城镇规模小、资金不足、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四个具体问题 ,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村 城镇化
1 农村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1.1 农村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 社会 生产力在 工业 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在 经济 结构、人居环境、人口素质等领域,由传统农业经济到 现代 化城镇经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城镇文明的转变过程。 中国 城镇化 理论 的二元性是指城镇化可分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而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建制镇)和集镇(非农产业集聚地)的集中过程。总之,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城镇文明广泛扩散的前提下,由于农村社区的居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客观条件日益完善,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主观因素日益现代化,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的本质差别逐步缩小甚至消失,致使住在农村社区的居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城镇文明,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实现了城镇化的过程。
1.2 可持续发展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1995年,世界资源 研究 所定义为“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 自然 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的中国“全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总之,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它要解决的是人类发展的无限需求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基本矛盾。
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有首歌谣这样唱道:“市民笑,农民跳;农民笑,市民跳。”这是中国城乡矛盾、工农差别一定程度的反映。谷贱伤农,谷贵伤工。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协调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问题交织在一起,正处于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人均GDP绝对差距迅速扩大阶段,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总体局势不可能出现缩小迹象。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01年为1:2.91,2002年为1:3.11,2003年为1:3.2。造成差距扩大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那么,如何逐步减小差距扩大的加速度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速发展城镇化是一条重要举措。
2003年末,江西赣州市户籍总人口831.20万人,比年初增加12.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1.98万人,占80.84%,比上年下降0.97个百分点,市镇人口159.22万人,占19.16%。赣州市共有283个乡(镇),乡镇数比上年减少10个,其中城镇数超过20个的有3个县市,具体分布如表2。
从以上统计资料看,赣州市属各县城镇化率普遍偏底,大部分处于20%以下,远低于全国的40%,平均城镇人口数在0.5万以下,小城镇数目多数在15个县以上。城镇数目少的县相对城镇化率较高,如章贡、大余、全南、定南,城镇数目多的县相对城镇化率较低,如兴国、赣县、会昌、瑞金。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赣州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率也逐年提升,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超过总人口增加的速度。
赣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对比。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 723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增长8.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240元,增加49元,增长2.2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9.6%,农村为51.08%。年末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328元,比年初增加492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3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5m2,其中钢筋混泥土面积8.78m2。全市农村贫困人口22万人,比上年减少1.96万人。
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落后。这种错误观念既妨碍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战略转移,也 影响 农村土地向非农土地的合理流向。二是城镇规模小,过度城镇化现象严重,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明显。三是资金不足。一方面,赣南作为有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城镇都是“吃饭”财政,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城镇化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民间力量薄弱, 企业 规模小,实力不强,难以支撑城镇化建设。由于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城镇基础设施欠缺,城镇缺乏吸引力。四是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缺乏 科学 的农村城镇化体系,特别是一些地方城镇中出现的“一任书记一个样,书记走了全变样”的问题,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 发展 的 农村 城镇化理念
农村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中心,使人口、 经济 、资源、环境和 社会 协调发展,以确保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 学习 可持续发展 理论 ,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农村城镇化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让他们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利益。
3.2 严格控制农村城镇的数量,增强农村城镇国际竞争力
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摒弃传统的“小而全”模式,实现由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我们必须加大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力度和强度,以集中发展乡镇 企业 和转移农村人口为目标,针对赣南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可以以县为单位,规划5~7个中心城镇,扩大那些区位优势强资源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中心城镇的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并采取优惠的土地、税收、户籍等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和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管理好资金,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
为了改变当前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必须突破传统的体制与模式,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还要在有效的社会监督下,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合理使用于最需要的项目上,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 ,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有偿使用土地的收入、乡镇企业出资、社会集资、上级政府补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等。少数乡镇有一定的财政性投入,一部分乡镇从银行贷款投入设施建设,也有依法出租经营权筹资,开放民营投资与经营某些设施投资等资金筹措方式,部分城镇还可以采用城镇户口商品化的手段,即农民可以花钱买到城镇户口,城镇政府可以用卖户口的钱来搞建设,一举两得。另外,贫困乡镇的政府可以动员群众参加义务劳动,或以工代赈,以工抵交部分应缴纳的费用,使群众和镇政府都获得收益。
3.4 科学 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 法律 地位和权威。与此同时,还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规划和经营,能够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单个城镇看,赣州市有不少城镇建设很漂亮,但如果将其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就很难说这些城镇的布局是合理的。因此,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农村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4 结语
2004年9月16~18日,首届“长三角城乡一体化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这次论坛强调,我们应尽快打破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体制,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对赣州市属各县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分析 , 中国 农村城镇化在未来的发展应坚持“完善、减少、发展”的三位一体战略,逐步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速全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 文献
1 陈家骆,李国凡,朱霞.小城镇建设管理手册
[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2002
2 胡顺延,周明祖,水延凯等.中国城镇化发展
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五
一、新型农村经济概述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然是非比寻常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于我国有着6.7亿农村人口的特殊国情,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既保证城镇化的正常推进,又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必然要寻求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新型农村经济提出的主要背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的发展方针。它完全不同于以前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发展形式,而是对农村发展形式进行了完全的创新,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具活力与竞争力[1]。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困扰农民多年的“三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结构,为二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长期以来,我国深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农村经济长期远远落后于城市,致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但是,城镇化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这一落后局面,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对缩小差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村转化为新型农村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
2、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的提出创造了必要条件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改革放开30多年的进程中,城镇化的程度一直在加深,相应的它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态,为新型农村经济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生产力的提高对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次,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和生产机械的先进化、集中化,都是新型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城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为新型农村经济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村变革中继续发展,但是由于组织问题等因素的不健全,导致发展前景堪忧。新型农村经济概念刚刚提出,还未能在社会上得到完全普及,而且,经济组织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发展较艰难。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问题,在分配和积累、利益和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国家支持,多数农民对新型的农村经济信心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经济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工作粗放松散
由于我国的新型农村经济起步较晚,国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其组织结构多是由国家发起建立起来的,在农村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运行、管理上的问题和缺陷。首先,由于多数农民缺乏鲜明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很多经济组织并未在相应的部门登记注册,导致许多管理组织不能取得合法地位。其二,管理体制不够先进,民主性也不够强。很多组织内部的管理者都是政府任命或自封的,没有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可,其决策很难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2]。况且,由于组织建立的仓促性,许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没有跟着完善起来,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健康发展。
3、发展条件落后,导致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由长期的社会发展实践可知,一个组织机构的组织发展能力是和其发展前景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新型农村经济来说,其外部发展条件极其恶劣,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外部发展条件恶劣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对新型农村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看到了其发展的缺陷,而忽略了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够完善,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是新型农村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扶持,但是正是由于新型农村经济缺少这种有力的扶持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四、促进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创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
传统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将其与新型的农村经济相结合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少不了市场、企业和农民间的紧密联系,但是新型的农村经济要大胆开创更多形式的经营模式,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都可进行尝试,如与中介组织、各种龙头领导组织等合作。还要合理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经营模式,以实现新型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2、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经济是面向全体农村、以期能改善农民现状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征询农民的建议,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另外,还应该聘请农业经济专家,对这种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产业的发展实施专业的指导,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经济在农民的主体作用下能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机构
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制止,才能促进其全新发展。所以,不仅要健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组织机构,还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改变其单一的管理职能,结合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彻底完善其组织机构,发挥对其的领导管理职能[3]。而且,还要健全与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其管理工作有明确的依据,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五、结语
城镇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更何况城镇化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当前社会的工作重心就是在这种高度城镇化的背景下,做好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工作,这必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推动新型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作者:卫方方 单位: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党校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篇六
由于诸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农村家庭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务工家长越来越多,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子女教育、养老问题等等。课题组主要是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即大量农村学生的借读问题入手,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农村家庭父母的外出务工和子女教育存在相当突出的矛盾,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在认真城镇化进程中学生借读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基础上,课题组认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村有限教育资源,发展农村教育,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解决当前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探索提出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改革建议,为深化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也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一、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教育环境监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如果从小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制约农村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游戏厅、网吧,但在农村由于法制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网吧和游戏厅往往成为未成年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发现,有73﹪的学生认为,在节假日他们唯一的活动场所是网吧或娱乐厅,而在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座谈中,也认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逃学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迷恋于网吧。很多班主任认为: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抵不上游戏厅或网吧的一夜网聊或游戏。虽然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入网吧游戏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制止,但收效甚微,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是解决现存矛盾的关键所在,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不可能保证子女在工作地点上学,而使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因此,开发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开办家长学校,对监护人进行短期培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比较高,却又苦于文化太低而无法进行家庭教育。在对家长的问卷中,有68.5%家长认同对家长进行短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应对新时期未成年人教育的需要。
2.丰富农村学校文化生活,为未成年人创造有安全保障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安全成本越来越高,安全责任越来越大,现在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成为一个高危行业,现在学校的一些活动,不是考虑学生的发展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安全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基于安全考虑,建议学校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具有安全保障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从学校层面上来说,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校外住宿学生进行登记和排查,一是要加强安全教育,二是与校外住宿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对住宿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教育状况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必要时也要对家长的有关情况进行登记,以便能够及时和家长就子女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家校双方的努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感受父母般的温暖,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1.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改革制度。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异,城市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家庭中可供利用学习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城市家庭信息化占有率比较高。但是在农村,真正可以用来帮助学习的信息工具很少,同时缺乏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农村儿童多数情况下出现一些棘手问题,很难获得有效的帮助,只能根据自己的、同时也是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从而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改革的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农村家庭教育方式。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村中学建设学生公寓,实行公寓化管理。现在,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租用学校附近的私人房屋,学生在外面居住,学校很难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由此造成这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使很多学生游离于学校的监管之外,在周末大多数学生进游戏厅或网吧成为必然。
3.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节假日课外辅导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经常进网吧的学生当中,有64%的学生回答去网吧的原因是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才去的。所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节假日课外辅导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总之,为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农村教育,积极探索,形成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方式,也要制定与农村教育现状相适应的、与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吻合的教育策略,切实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雨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36)
[2]方栋.浅析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67)
[3]肖维.小议农村教育的困惑[J].中学时代.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