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优选3篇】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 篇一:探索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力,创新则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将探索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备创新能力。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机械劳动和重复性工作已经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所取代,而创新能力则成为了人们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使他们具备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脱颖而出的能力。

其次,创新教育可以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创造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创新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的主动解决能力,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不断创造和应用知识。

此外,创新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创新教育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者。

针对以上观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给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其次,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家长也应该重视创新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创新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 篇二: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实施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创新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实施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创造力则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给学生,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和开展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成员。

针对以上观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创新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给学校和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其次,学校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给学生,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至关重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 篇三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知识经济中,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而高技术产业又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为重要的资源依托。这些高技术行业的兴起,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还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关键词:

  知识经济;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F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07—002

  2003年底,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认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致于对于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知识以经济发展中上升到绝对的优势位置。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获得的工资报酬也越多;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机遇也越大;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实践证明,哪个国家知识生产水平信息传播快,科技成果运用广,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知识经济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成功致富的最重要资源。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致富的资料主要靠对土地面积的控制;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致富的资源主要靠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控制;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致富的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和内驱动力。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为我国"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八大高新技术到2010年后将全面超过传统产业的产值。八大高新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当今靠知识致富的全球首富,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储备,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该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创造了世界奇迹,比尔·盖茨的成功启示我们,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能拥有整个世界。

  (一)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发挥着更大的效益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局限于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知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知识经济理论认为,知识的投资较比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产出更高的收益率,它能极大的促进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服务方式的改善,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加入生产过程中,而终端输出的具体的、有形的产品和服务,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成倍递增,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中,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而高技术产业又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为重要的资源依托。这些高技术行业的兴起,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还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几个值得深思的数据:

  a:据2002年统计美国80%以上的岗位是脑力劳动。

  b:美日在前苏联解体后从独联体挖走专家9万多人。

  c:西欧一家电子公司200万美元的高薪想挖美国科技超导大规模集成电路专家、结果以3000万美元买走所在的企业。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有一半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生产的、美国的因特网使美国的经济增长35%以上。

  e:美国《商业周刊》去年底发表文章表明,美国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美国面临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经济浪潮提出了新的国民教育纲领:八岁儿童能读会写,13岁儿童上网获取知识,18岁以上青年都要接受大学教育,成年人要接受终身教育。

  (二)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境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经历了20年的经济改革,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我国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出现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格局,企业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并呈现出"后工业经济"的特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9.7%。预计本世纪前20年还要保持年均7.2%的增速。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展望21世纪,经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重心。

  其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入中国,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越来越由依靠体力向依靠智力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人力资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产权"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知识型企业"、"计算机企业"和"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形态开始出现。信息与知识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战略资源。2003年底信息产业部人事司颁布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宣布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工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000个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站,200个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个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并计划在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加快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起到了带动作用。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困境。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中国这个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其发展必将受到诸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某种历史原因,在与中国的高科技交往中,往往采取敌视态度。为抑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利用"人权"等借口,严格控制其高科技成果的对华出口;日本由于与中国有较深的历史结怨,总担心中国强大会对其不利,想方设法从技术上控制中国。在这种国际关系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引进困难重重,阻碍了中国高科技的发展;

  第二,我国目前整体科技知识水平较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引进发达国家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受一定影响。高科技人员相对不足,而懂技术又懂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更少。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将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三,高技术应用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中国的基本国情恰恰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多是指每年有1500万人口汇入就业大军;底子薄是指我国的经济实力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强,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迎头赶上。这种既要发展高科技又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矛盾,正是知识对中国国情的挑战;

  第四,知识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加大了对知识资源需求,而相对缩小了对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使中国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日前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向公众透露,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2000年上升1位,比1990年上升26位。专家指出,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在我国发展极不均衡。从整个国家来说,我国尚未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但一些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已经传入我国。2001年,衡量我国第二次现代化的4类指标发展不均衡,生活质量指数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知识创新水平和高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

  (三)对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对策思考

  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知识经济储备动力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产业化。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只靠尖端科技,而是要靠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国家应统一布局发展规划,发挥我国53个国家级和6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选定综合开发项目使之形成产业化。按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知识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知识其条件尚不具备,但在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大城市,已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充分条件,我国应先在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城市建成高技术开发区,以带动全国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化,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根本出路。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离不开知识性人才,知识的获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全党办教育、全民办教育,办大教育、大办教育。那麽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教育如何发展将是教育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二、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

  在2003年底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知识经济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21世纪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

  2004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蓝图,凝聚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方向。简要归纳起来,就是坚持“一个宗旨”、实现“三大任务”和贯彻“八字方针”。坚持一个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为教育界和全国人民所瞩目。实现三大任务,是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第一是构建体系,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第二是培养人才,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是知识贡献,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知识贡献。

  过实施《行动计划》,我们要为实现三大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贯彻八字方针,就是“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第一是巩固成果,我们要充分总结1998—2002年《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实施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

  第二是深化改革,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整体配套、重点推进;

  第三是提高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第四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更要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知识经济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只靠引进和模仿国外的高技术产业项目,是谈不上发展知识经济的。因此,我们要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有能力,而且能将创新能力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去的人,为发展知识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育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如何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从观念上来一个根本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首先要做到“四全”?“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到全部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确立“四个观点”。即:破除把教育当产业来办的观念,确立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观点;破除教育是消费性事业的观点,树立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教育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点;破除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观点,树立教育负担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双重任务的观点;破除教育由政府包揽、国家包办的观点,树立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必须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观点。第三,要转变“四个观念”。

  第一是转变中小学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观;

  第二是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一位学者说过:“教育本身在于有教无类,重视每一个人才”。给学生以分门别类的“因材施教”。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把学生培养成为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走上充分发展的轨道上来。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人才观”。

  第三是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综合评价质量观。

  第四是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类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摇篮。

  (二)建立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

  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全”新人出发、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的合理发展的观念。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大胆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能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是全面性,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第二是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群体素质德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

  第三是全过程性,包括教学、考试、招生、

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教育教学管理规律;

  第四是全方位性,学校、家庭、社会与各部门的行为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

  第五是基础性,在打好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思想品德与身体素质基础的中小学段凡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拔苗助长等做法都是反对之列;

  第六是发展与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地、充分地发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要承认差别,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得到不同的相应发展,使差生向中等生发展,中等生向优等生发展,优等生向尖子生发展,不歧视“差生”,也不压制优生,是因材施教,差别性教育。如要求差生掌握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中等生掌握教学大纲教材全部内容;优生(尖子生)可以高出(加深、加广)教学大纲、教材。二是小班教学。传统的大班,可以同时教授较多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视同仁”、“拉平取齐”,即牺牲了差生,也压制了优生的缺陷。小班制不仅可以克服大班的弊病,更好地分层教学,而且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三是转变差生。可以说“理直气壮的培优,满腔热血地补差”,逐步形成:优生教育——精英教育——劳动力的教育——公民教育的创新教育发展轨迹。

  (三)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创新

  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不能把考试作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素质教育也需要用考试作为检测教育质量和反馈教育信息的手段之一。同志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能轻易否定考试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校效果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他的作用完善起来。考试制度要改革,要完善,要建立一套科学、可信的教育检查评价体系。当前,探索考试制度的改革途径,有以下种:

  第一改革小学评分制度,用等级评价代替百分制,即实行分项考试+特长评价+鼓励性评语。

  第二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第三改革初中升高中考试办法,目前高中阶段教育还未普及,初中升高中仍有选拔任务,仍需实行统考但考试科目形式上有大的改革,如开卷考试,只考语、数、外等,进行招生指标定向分配、保送选优、职教分流等方法的改革。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第四高考制度的改革。取消会考,改革考试内容,“三加X”,变一年一考为一年两考,下放考试权,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教考分离,学生到招生部门招考等,目前都在探索阶段。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是一种片面的单一的评价,这是一个“指挥棒”问题。社会、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一个升学率,社会向学校要升学率,校长向教师升学率,教师向学生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什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21世纪的教育必须改革。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应再停留再这个学生是否“听话”,“顺从”。我们反而要鼓励和支持那些学习上"爱钻牛角尖"和“爱耍小聪明”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失败,并容易形成不断开拓创新的学习品质,他们能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有创新品质,那些教死书、死教书,整天泡在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师将逐步受到轻视和淘汰。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那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启发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的乐园,所以,一个学校办的好坏;应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高低。

  (四)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是选好一位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价值观、质量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贯彻的好坏,教育改革的成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必须选拔优秀人才当校长,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特别是当前新课程的改革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学校能力。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性,教师素质的高底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要把好入口关,保证新增教师素质;

  第二是开展在职培训,实行终生教育;

  第三是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课堂练兵;

  第四是加强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现阶段,应首先抓好“师德”教育。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实效。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当前教师队伍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自己的的言行为学生,为社会作出了良好的榜样,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教师队伍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金钱关系,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讲价钱,责任心不强等方面极大的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引起全社会关注。因此,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第一思想品德素质,即教师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作学生的表率;

  第二知识能力素质,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表达、教研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必须具备多种综合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情感教育能力,善于扮演"多重角色"教学多面手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一句话、就是教学创新能力。

  第四必须具备身心审美素质、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

  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研究制定有关教育行政法规,全面清理、修订教育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部门规章,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规章,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知识经济、创新教育都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文件来加以保护。教育已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在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网络与数字化产业、电子软件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由于其知识含量大,经济价值高,市场效益好,因此,极容易被复制和盗版。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应建立一套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如《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登记法》、《电子网络登记与网络安全法》、《电子出版物登记与管理法》、《商标法》等法律制度,给知识经济以特殊的法律保护,以保证高技术产业的顺利、高速发展。在人才保护方面2004年广东省省委、省政府以省委粤字(2004)1号批转了《关于政法机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决定》的文件,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指导

  为使我国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更坚定,更稳健,应在积极探索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整体创新思路,以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有序化。前不久,中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大系统,国立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高等院校以知识传递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政府部门主要对创新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以提供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前后,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运行体制,使中国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高中国知识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通过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使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4.6.15

  [2]广东教育研究.2006.1

相关文章

红花绿叶长相映映日荷花别样红论文【优秀3篇】

红花绿叶长相映 映日荷花别样红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
论文2014-03-01
红花绿叶长相映映日荷花别样红论文【优秀3篇】

财务公开要防六不现象(经典3篇)

目前,各地都普遍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但是从财务公开程度上看,还存在着...
论文2013-06-07
财务公开要防六不现象(经典3篇)

班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论文(精选3篇)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相对一个班集体来说,班委会的队伍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班委会是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左右手。培养一支精练的班干部队伍,努力调动...
论文2014-04-09
班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论文(精选3篇)

基于LQR技术的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

以某型无人机为控制对象,采用改进性能指标的输出反馈LQR技术进行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简化了设计的复杂性.利用获得的控制律进行数字仿真及半物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无人机的俯仰角响应能在6 s后进入稳态...
论文2015-06-09
基于LQR技术的无人机纵向控制律设计

浅析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许渊冲英译唐诗《登高》赏析【优选3篇】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译诗的...
论文2018-02-05
浅析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许渊冲英译唐诗《登高》赏析【优选3篇】

2 n量子系统二参量一类态的量子相对熵纠缠度【精选3篇】

对于任意的两体量子系统,总可以通过局域操作和经典通讯变换成二参量的一类态.本文计算了2(×)n量子系统的两参量一类态的量子相对熵纠缠度,找到了与其最接近的可分离态,得出了具体的解析表达式,并与其他纠缠...
论文2011-02-03
2 n量子系统二参量一类态的量子相对熵纠缠度【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