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实用3篇】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 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网络道德教育,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不文明、不合法甚至有害社会。因此,我们亟需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行为素质和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宣传,宣传网络的利与弊、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网络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这样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
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例如,不传播谣言、不侵犯他人隐私、不进行网络暴力等。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网络行为规范。
此外,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也是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可以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技能。通过教授网络伦理、网络安全等知识,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遵循道德准则,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道德水平。
最后,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改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与家庭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秩序。
综上所述,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宣传、建立规范、开设课程以及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我们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素质和道德水平,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网络道德教育,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产生了各种不良行为,如网络欺诈、网络谩骂等,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亟需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行为素质和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传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网络道德教育缺乏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育活动。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网络道德知识竞赛、开设网络道德教育微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仅仅依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道德实践活动,如参与网络志愿者、开展网络道德宣传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行为素质和道德水平。
此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跨学科性。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育范畴,而是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将网络道德教育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法律等学科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最后,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网络道德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评估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创新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跨学科教育以及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我们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素质和道德水平,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 篇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高校大学生也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已展开相关研究。本文在探究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的基础上,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所体现,还开始向约束性相对较差的虚拟网络世界延伸,网络信息环境开始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网络世界的控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我国实施了一定的西化政策,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大量鱼龙混杂信息的刺激,在网络世界中迷失了自己,道德认知逐渐模糊,出现了一系列行为失范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新时期必须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和创新,强化教学效果,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现象出现的原因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外因作为主导因素指明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是如此,这一问题的产生受到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
1.内部因素
(1)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影响着人的未来发展方向。[1]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大胆,但比较单纯,有些人遇到一些社会问题时极易产生偏激心理:对当前现实世界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却又极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既希望能够从相应的群体中独立出来,又不由自主地依赖周围的人;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性格张扬,希望能够突显自身个性,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新鲜事物。因此,在限制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受到自身性格缺陷的影响一般会变得散漫,无所顾忌,在网络空间中宣泄在现实社会遇到的压力,甚至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以上这些都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2)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生活较为顺利,一般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或逆境,导致生活中过于依赖父母,独立能力相对较差,也无法对社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我行我素,一旦遇到问题,往往不会和周围的人沟通,而是在网络中寻求帮助,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就会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不仅会影响到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严重者甚至还会产生人格异化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限制。
2.外部原因
(1)网络自身性质。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社会。互联网以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相对简单的操作方式和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等优势,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量垃圾信息充斥其中,极易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使其沉溺于虚拟世界中,甚至个别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进行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2)传统德育功能逐渐弱化。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遍较为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方面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德育有所忽视,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这种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下学生德育的实际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再加上社会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某些学生受到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开始产生不讲信用、相互欺骗等不良行为,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其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就是现实社会道德问题在虚拟网络中的真实写照。所以,要想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3)家庭教育缺失。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就业阶段远离原有生活环境,到外地求学,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与父母及时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2]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父母一般会满足学生对于电脑的需求,并且不会在意学生购买电脑的实际目的,实际上这从侧面为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创造了条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样,当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时,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也在所难免。所以,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时应该督促家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二、高校逐渐改进和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推进网络普法建设,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等,对网络安全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逐渐加深,高校也应该加强对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通过对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大力向学生宣传和推广互联网法律规范,提升学生对于互联网安全的认识,进而逐步增强自身法制意识,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环境中都将法律作为自身行为准则,降低互联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切实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2.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
我国高校在认识到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影响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开拓创新,对当前教育力量和相关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进而构建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在具体操作方面,高校相关德育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生动快捷、开放、便利的优势,通过网上德育学校、青少年在线、校园网络等,向学生传输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并及时对网络失范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失范行为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的教育管理固然能够对学生网络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决定其网络行为。所以,要想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必须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4]在教育实践中,高校相关部门的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日常心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正确看待网络上传递的相关信息,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升网络事件处理能力。基于此,高校可以构建适当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在网络上与心理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虚拟的世界中坦露自身内心世界,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教育实效。4.加强网络监管,提升学生的网络维权意识
校园网络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虚拟网络平台,能够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校必须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可控性和有序性,为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首先,紧跟时代潮流,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普及的社会大环境,高校应该逐渐完善网络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不良网络信息加以屏蔽,防止非法、糟粕信息入侵校园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5]其次,校园网络中心还应该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对本校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引导和监督,提升青年学生群体网络生活的规范性,避免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最后,高校大学生是校园网络的用户主体,高校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沟通交流平台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诉求权等,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而促使其在使用社会网络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自身权益问题,强化社会责任感,从侧面逐步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质。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切实提升其网络道德意识,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能够促使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修养,最终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统一。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还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等重要教育因素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强化和提升创造条件,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6):155-157.
[2]张元,丁三青.传统“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5,(8):212-216.
[3]俞亚萍,强浩.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协同创新微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8):60-62.
[4]贾友枝.高校德育教师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路径[J].学理论,2015,(26):177-178.
[5]李敏.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理性对待[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