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优秀教案(优秀3篇)
外国诗优秀教案 篇一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外国诗精彩教案
外国诗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吸引着学生和教师的目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外国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外国诗教案,以供教师们参考借鉴。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外国诗歌,如莎士比亚的 sonnet、弗罗斯特的《雪夜》等,通过朗诵、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比如,在教学《雪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力量。比如,在朗诵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外国诗歌进行朗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社会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外国诗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比如,在教学《梦想家》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从而启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坚定信念。
总之,外国诗是文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外国诗歌的魅力和内涵,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希望本文介绍的优秀外国诗教案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启示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外国诗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
1、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
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4、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
学生以小组单位自主活动,答案不求统一,只求感悟独特。
四、拓展比较
与郭沫若《静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自主发言)
预设:
相同──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光。
不同──《夜》:描写眼前实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夜》:在写景基础上转入想像世界,引发对理想境界的遐想。
五、课堂小结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无论济慈、叶赛宁,还是包括我国诗人在内的许许多多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着生命的底蕴,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熟读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