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简6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篇将重点介绍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课程。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要点和关键信息。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让他们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和讨论,学生可以发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方法。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比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本篇将重点介绍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课程。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数学谜题或逻辑推理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和分析。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解法,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或智力挑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除法的简便算法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

  2、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

  (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

  2、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教学重点:

  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 360÷40 450÷30 350÷70

  450÷50 630÷70 800÷100 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54=()×()32=()×()40=()×()25=()×()28=()×()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

  教师板书:90÷2÷3=90÷(2×3)

  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2÷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填空练习:

  180÷4÷5=180÷()140÷5÷4=140÷()

  240÷5÷6=240÷()190÷5÷2=190÷()

  undefinedundefined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请同桌讨论,学生试述。

  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

  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3390÷5÷6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

  反馈练习1360÷8÷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

  (2)练习810÷9÷2怎样计算简便?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

  810÷9÷2 810÷9×2

  =90÷2=810÷(9×2)

  =45=810÷18

  =45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

  (3)反馈练习:完成课后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并补充:190÷19÷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

  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

  3、教学例题

  教师:在上一道例题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

  (1)出示例题:420÷35

  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去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中的不同作法,然后板书:

  420÷35 420÷35

  =420÷7÷5=420÷5÷7

  =60÷5=84÷7

  =12=12

  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

  (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

  (3)反馈练习(幻灯出示)

  350÷25 480÷32

  4、新知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发展

  1、用简便算法填空:(投影出示)

  750÷2÷5=720÷()

  420÷3÷7=420÷()

  190÷5÷2=190÷()

  180÷36=180÷()÷()

  360÷24=360÷()÷()

  420÷28=420÷()÷()

  2、判断哪种方法更简便?

  (1)360÷8÷5 360÷8÷5

  =360÷(8×5)=45÷5

  =360÷40=9

  =9

  (2)810÷45 810÷45

  =810÷5÷9=810÷9÷5

  =162÷9=90÷5

  =18=18

  3、简便计算:

  800÷5÷8 240÷48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②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81,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2、括号里能填几;

  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意平面内。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 两条直线。

  【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准备解决哪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大屏幕展示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

  2、观察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6种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类。

  生2:1和2一类,3、4、5、6一类。

  生3:1一类,2、3、4、5、6一类。

  在学生说到交叉的分为一类时,告知学生交叉在数学上叫做相交。

  板书:相交

  针对学生的不同分类引发学生的争议,在争议中统一意见,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为两类。

  3、认识平行线

  (1)观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师:为何要把1号单列出来?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

  生2、不相交。

  师:延长后会相交吗?(不会)

  动画演示延长后不相交的过程。

  小结:像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平行线。

  (2)揭示平行线的定义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线吗?

  学生举例

  那到底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呢?

  生: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条直线啊!

  小结:要说互相平行或平行线至少需要2条直线。

  师:能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应该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平行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平行线,也可以说红先和绿线互相平行。

  【分类活动是开放的,分类结果也是多样的,当学生把它们分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类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直线可以延长的性质,把快要交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创造了条件。】

  (3)、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线,会用小棒摆摆吗?

  用小棒代替直线,摆两根小棒平行。

  展示学生的作品

  再摆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4、认识垂直

  (1)分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2、3、4、5、6这5中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5种情况中的两条直线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这5种情况再一次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

  生:3和5一类,2、4、6一类;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3和5 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相交的情况中找出特殊的情况相交成直角,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的特点做好铺垫】

  师:为什么要把3、5单独分一类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们都有四个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义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在数学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与从属关系进行了潜行的渗透】

  师:你认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师:能不能说红线是垂线。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垂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垂线,也可以说红线和绿线互相垂直。

  同学们请看数学书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现象吗?(有)

  在生活中还有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3)巩固练习

  会用小棒摆摆垂直吗?

  学生摆垂直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再次播放开幕式片段

  【让学生寻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感悟数学无处不在和数学的美感】

相关文章

游山西村教案(精彩3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
教案大全2013-07-01
游山西村教案(精彩3篇)

《蟋蟀的住宅》教案【优质3篇】

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蟋蟀的住宅》教案 学校:北城小学 执教人:周广花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篇课文着重向我...
教案大全2013-09-07
《蟋蟀的住宅》教案【优质3篇】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最新3篇)

备课有“五备”:备课标和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教法;备程序。 ⒈备课标和教材——体现教学目标多维化 备课标备课要吃透《课程标准》,这是备课的首要环节。《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南,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重...
教案大全2011-01-03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最新3篇)

祝贺公司领导生日祝福语【优质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祝福语吧,祝福语能给亲朋好带去好运和欢乐。写起祝福语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祝贺公司领导生日祝福语,欢迎大家分享。  祝贺公司领导生日祝福语 篇1 ...
教案大全2019-08-04
祝贺公司领导生日祝福语【优质6篇】

《蜀道难》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蜀道难》教案 篇1《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
教案大全2014-03-07
《蜀道难》教案(通用6篇)

中班美术给娃娃做秋衣教案【优质3篇】

【活动设计】 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夏天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娃娃有秋衣吗?没有秋衣怎么办?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教案大全2015-06-02
中班美术给娃娃做秋衣教案【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