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世界地理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掌握地球的经纬度知识;

4. 了解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

5.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理解白昼和黑夜的产生原理;

3. 地球的经纬度知识:通过世界地图,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经纬度来定位地理位置;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通过气候图和气候带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5.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认识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进行实验演示,并让学生做练习题,加深理解;

3. 学习地球的经纬度知识: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经纬度,并进行地理位置定位练习;

4. 学习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分组讨论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并展示成果;

5. 学习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观看相关视频,讨论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自转和公转运动、经纬度知识、气候和气候带、自然灾害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加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地球上的人文地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规律;

2. 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和语言分布;

3. 了解世界主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点;

4. 了解世界主要城市和城市化趋势;

5. 了解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1. 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规律:通过统计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世界主要宗教和语言分布: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和语言的分布情况;

3. 世界主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4. 世界主要城市和城市化趋势:通过城市地图和城市化数据,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化的影响;

5. 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通过经济数据和发展报告,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规律;

2. 学习世界主要宗教和语言分布:让学生制作宗教和语言分布地图,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学习世界主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点:观看相关视频,讨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学习世界主要城市和城市化趋势:分组研究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5. 学习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经济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世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不同文化和地域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三

  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

  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自主学习

  根据第一节学习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习。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2)海陆位置:东临,西临,北隔及与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线。

  活动二:描画非洲轮廓图,并填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讨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三:读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读P6图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的地形(三个“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纵贯东部的。

  (5)读P18阅读材料:东非裂谷带及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6)读课本图P21-1;P161-17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_、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_。

  每位同学完成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炎热的气候

  活动四:(1)读非洲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非洲的气温特征:

  (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非洲平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北半球7月份的炎热中心在地区。

  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这就是它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

  (2)读非洲年降水量图,总结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

  (3)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的南北两侧是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类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因素影响,以为中心呈对称。

  (设计思路: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丰饶的物产

  阅读非洲主要的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并分类。

  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蕉、枣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

  水力资源:刚果河、尼罗河(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人口与经济

  非洲既然被称为“富饶大陆”,按理说经济很好,但为何又被称为“经济落后的大陆”呢?

  (1)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

  (2)据20xx统计,有7.94亿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经济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非洲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动题。

  四、师生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20——21活动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生的参与面还较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教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即使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只注重了浏览课件这种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件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五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哈姆雷特》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案大全2016-03-06
《哈姆雷特》优秀教案(优秀6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案(实用3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魏琴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完善统计的初步知识,了解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教案大全2019-01-05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案(实用3篇)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经典6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景作文,写景作文要求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
教案大全2015-08-05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经典6篇】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通用3篇】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的第三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本节课就是在认识了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教案大全2018-09-0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通用3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二

长江小学电子备课表 班 级 四(3)班 学 科 语文 教 师 张兰英 时 间 2010年 11 月 30&...
教案大全2012-03-0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学语文教案【推荐3篇】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
教案大全2017-01-08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学语文教案【推荐3篇】